EnterBox 發表於 2024-2-15 22:07:35

未來最有可能統一智慧家庭的協議 matter,上手 eve home 體驗 Thread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YZnzngWF-_jV4gJocs_4Hw.jpeg

之前我購入 iPhone 15 Pro,得知這次 iPhone Pro Series 加入了對 Thread 的支援,我也開始使用 matter 和 Thread 的智慧家居產品。在我看來,他就是未來統一智慧家庭的標準了。三個月前,我選了 Eve 家的一系列產品,包括溫濕度感應器、動作感應器、門窗感應器、智慧插座……等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heL1Jgt30zJkjeEdUseRJg.png

以蘋果的使用者來說,以前只能透過 iOS 裝置來控制 HomeKit 產品,到近幾年,macOS 也加入了「Home」app,就可以直接從筆電、桌機控制 HomeKit 產品。而 Home 可以支援 matter,HomePod mini 也支援 Thread。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w-5M_hv6ErQCMLR4d8prCw.png

其中一個優勢在於 matter 是原生支援跨平台了,不僅僅是 Apple HomeKit 有支援,包括像 Amazon Alexa、Google Home 和三星的 SmartThings。只是我手上 iPhone 比較多,又有好幾台 Mac,所以我傾向先用 Apple HomeKit 來建立。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O0wPqM1YpMg9npIbYlMZwA.png

而且他的跨平台支援,是可以同時運行的,雖然我沒有實測過,但有跟 Eve 官方確認,如果我先在 Apple 平台設定好,之後還是可以將這些硬體同步加入到 Google Home 和三星的平台。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RHuz0S3Wky0biicRMIbmZg.png

隨著 matter 這樣的標準出現,以及目前很多廠商都在 2023 年推出相關產品,相對以前跨平台要安裝一堆套件,還要打 terminal,現在原生支援跨平台真的方便很多。另外大家比較容易誤會,是不是說有 Thread 就一定支援 matter 呢?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wWG5ptgxdOVk2h0ztuB3cw.png

其實不一定,matter 是一種溝通的協議,而 Thread 是完成這些溝通的實現途徑。例如我們點進 Eve Weather 裏面,可以看到它顯示相容是 HomeKit,Thread 傳輸。而 Eve Door & Windows 則是 Matter 和 Thread。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GR_U_bZQ4Ob_WDg1AcKQDw.png

除此之外你可能會想,即便我現在買了 iPhone 15 Pro,本身支援 Thread,那我比較舊的手機、筆電、桌機怎麼辦?實際上不用擔心,因為以 Apple 生態來說,你還需要買一顆 Apple 的網關,例如我目前是用 HomePod mini,他就是一個支援 Thread 的網關。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lVhjcKukmjH51DCpaL7KOQ.png

所以其他 Apple 裝置,只要他能連上 HomePod mini、具備 Home App,也都可以控制。當然目前支援 Thread 的手機還是比較手,只有 iPhone 15 Pro 系列和 Google Pixel 8,希望越來越多。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67kyr1L6iGeDk3nLK7-zCg.png

因為 Thread 相較傳統網關還有許多優勢,像是他的網路拓墣更彈性,不會因為一個網關故障、斷聯就全部失效,而且反應速度也比藍芽、WiFi 更快,這個對使用體驗是很有感的。那麼理論說完了,終於可以和大家分享我的實際應用。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Dec9W96OxaClP8L_yrMYPg.jpeg

在實際應用面比較容易好思考到的,像是可以透過將 Eve Door & Windows,他是門窗感應器,通常安裝在門、窗上。這樣一打開門,他就會發送通知到手機上。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gCVrZA9KrY1GJvILRyOkBg.png

門窗感應器中有電池,不需要額外拉電源,更換電池的方式也很簡單。安裝上只要預先抓好感應距離,貼穩在門和門框是就可以了。保固方面則是一年保固。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jQYDr6FY1KN3MO_tzRpsPA.jpeg

接著我可以進一步把燈插在 Energy 上,Energy 是 Eve 的智慧插座,將那些沒有智慧功能的家電,連接到 HomKit 上。接著在 Eve 裡面設定好,就可以做到一開門就亮燈,這個反應速度等下給大家看看有多快。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IBjSpyQaYygA6Qz1e229hA.png

除此之外,你也可以想到更多應用。例如想要廁所維持香氛狀態。那就可以把門窗感應器放在廁所門上,然後透過把香氛機安裝在 Energy 上。設定門打開的時候香氛機啟動,門關起來的時候香氛機關閉,或是你想讓情境相反過來設定也可以。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Ixb6edsnSDtOa-E9h71Acw.png

當然如果你有 Eve Motion 動態感應器的話,還可以做到如「門關上,且有偵測到物體,再啟動功能」這樣的複數條件自動化。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r2lEwgcoRJlglVkTF20bhg.png

另外還有溫度濕度感應器,就是前面提到的 Eve Weather。可以設定環境溼度低於某個門檻後,開啟在 Energy 上的加濕器,就可以讓環境維持在比較舒服的濕度。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YKm7lzc2s2mtlpd950V7Tw.jpeg

又或是冬天很冷,可以設定溫度低於 20 度時打開碳素電暖器,然後設定更高一些的溫度門檻,在多少溫度以上就關閉電暖器。這樣開關就比較不會一直反覆開關電暖器。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k_6sCIsCnnNpwFAesyxgYw.png

另外由於 HomePod mini 本身就有溫度和濕度感應器,如果將 Eve Weather 設定在同一空間,溫濕度就會變成區間值,實際控制自動化還是可以個別選擇。但我會偏向將 Weather 放在其他空間,避免功能重複。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yuN5vkBJIIFPZRfy4I3Mug.png

當然這些感應器,就是要用在更意想不到的地方,發揮更奇耙的功能。舉例來說,目前有一個應用場景我覺得超棒了。冰箱門可能會因為放太滿、關太大力、關太小力而沒關好,裡面的東西就容易壞掉。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Vl1WpPwcR5pHlA5U3jCxBw.png

所以我就將門窗感應器放在冰箱上,並且設定連動到 Flare,這是 Eve 的氣氛燈。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KVr9Y3I4IbolHn4T1Up3dA.png

當冰箱門關好的時候,就會亮紅燈提醒所有人。我自己也會收到通知,如果冰箱開太久沒關,就可以馬上處理。實際用一套配件來模擬開門時,手機會跳通知,以及燈會亮起提醒,都在短暫的幾秒內完成。速度相比以往我用其他品牌是用 WiFi、藍牙的協議來說,Thread 反應速度會更快,這點就是他的優勢。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28Pq68nxz62IUtooWXP3qA.jpeg

除此之外,到 Eve 的後台可以看到這個霍爾感應器(門窗感應器)打開的時間,甚至連打開的秒數都會記錄下來。比較可惜的是,目前還無法將開啟、關閉的時長作為條件來設定自動化。不然我就可以設定冰箱開啟超過 60 秒再通知我,過濾掉正常開關冰箱動作,只抓出沒關好的情況。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VO0aOoKlrL4YkNMLtXRE7w.png

除了 Home 本身跨裝置在 iPhone、macOS 都可以使用,Eve 自家的 App 功能更專業、更豐富,他也可以在 macOS 上執行,雖然介面還是移動裝置那套,當意味著功能不會比手機少。而且運作起來是穩定的,在背景執行時的功耗也不高。有的競品的 App 過好幾年,這幾點做不到,所以這點會是我滿幫 Eve 加分的原因。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ECrcQMunoZjKyAxisk9Ybw.png

此外 Eve App 功能豐富、數據專業這點,可以安撫 Power User 對硬體會有的控制慾。舉例來說,溫度、濕度感應器,根據從 App 上看到的資訊,他應該是每十分鐘抓一次環境數據,一天會有 144 筆資料。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9dk1ozG7-BwDV8zykyf7PA.png

圖表預設是開啟「圖形線條平滑」,我推薦大家關閉,圖表比較好看。可以看到他測量到空間的溫度在 27~32 度之間浮動。有了這個感應器,就可以透過 Eve 做到複數觸發條件才執行某個自動化功能。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bWtrtO7yiAO14MUF5S3dvg.png

例如溫度 27 度以上,我可以關閉某個燈,而且同時將門窗關閉,再打開某某電器。有一欄直接列出所有具備電池的設備,可以一次看到所有裝置的電量。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nVtIPljSnLYgpUZmXnJDpg.png

目前我覺得就是 Eve App 的操作邏輯和 UI 上跟 Apple 還是有點落差,在設定上需要學習一下,但功能就會比 Apple 原生的更多。如果你習慣用 Android 的話,這不會有什麼違和感。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WBp6_EwOHb-CjYvtvfh1dg.jpeg

透過 Eve 的產品生態,可以在 Apple 上可以跨 iPhone、iPad、MacBook、iMac 來控制辦公室和居家的智慧家居,對我來說是真的方便很多。讓工作室環境、家裡生活品質變好一點,這種能用小錢解決的,都是小事。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5VVXPKif5Pp84CLR1fgcQg.jpeg

之前幫朋友裝吸頂燈,我就想到,其實吸頂燈是很適合作為 Thread 網關的產品,可惜目前都還沒有廠商推出。除非是從業人員,否則 matter 和 Thread 目前還是比較冷門,資訊也有限。
https://miro.medium.com/v2/resize:fit:560/1*QAQGVQnoPBBV3hoUzrP0AA.png

希望未來有更多高單價的智慧家電,可以直接加入 matter 的支援,這樣用蘋果和 Android 生態的使用者,甚至為了 Windows 有沒有可能也加入?這樣就可以減少重複功能的產品,使用上也更便利。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未來最有可能統一智慧家庭的協議 matter,上手 eve home 體驗 Th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