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x020421680 發表於 2024-5-16 16:23:39

[開箱] 通風再進化 君主 SKY TWO GX

https://i.imgur.com/4qDJ60L.jpg

打給厚

君主在這幾年進軍DIY市場後

一直推陳出新,豐富了自己的產品線

SKY TWO也於前些日子迎來了最新的進化版 SKY TWO GX

與SKY TWO的玻璃海景略為不同的是

GX版前方採用了3個140mm風扇做為進氣的輔助

強化了機殼內的風流(同時也捨棄了前方的玻璃透側)

外加頂部也加高了對於水冷排的支援,支援至66mm(冷排+風扇)

背部整線處也加厚至25mm

簡而言之,GX版可以說是SKY TWO系列中為了散熱作加強的特化版本

以下就來看看這個機殼有什麼厲害的地方吧!!



依照慣例,先來談一下這機殼的SPEC


塔散支援:最高168mm

水冷支援:前方最高支援280/360冷排,頂端最高支援280/360冷排

風扇支援:前方可120/140最高3顆、側邊120*2

          頂端可120/140最高3顆、電源倉上120*2、後方120*1

顯卡支援:最高400mm

電供支援:最高210mm


https://i.imgur.com/bqyfNJi.jpg

https://i.imgur.com/OZuWSwv.jpg

https://i.imgur.com/zYxrJZ6.jpg

外箱延續著優良傳統,看膠帶顏色就能知道機殼是什麼顏色

外箱除了一些簡單介紹外,側邊有爆炸圖供參考


https://i.imgur.com/bs1hQay.jpg

本體拿出來後,可以看到在機構會分離的地方有用淡綠色的膠帶作固定


https://i.imgur.com/LNtzmxN.jpg

前方隱約可見3顆140mm的風扇已被安裝好

作為前方進風來說,三顆140mm的風扇進風量可說是很足夠的


https://i.imgur.com/3SertFO.jpg

背板為了側邊進氣特地開了一個240的口供通風之用


https://i.imgur.com/yvuY5il.jpg

傳統塔式配置,7槽PCIE槽以及下置電供

各地方的螺絲都是銀白色與機殼的顏色沒有突兀感


https://i.imgur.com/nmozuua.jpg

機殼頂端除了有I/O之外,也有頂端的通風網板

此處並無另外的防塵網,單純只有一個可拆卸的網板


https://i.imgur.com/0NuQHee.jpg

機殼底端有電供位了防塵網,可輕鬆取下作拆洗

四個腳的支撐面積也是不小,外加也都有配置白色防滑腳墊

這邊也可以看到硬碟籠可以變更安裝位置


https://i.imgur.com/T647fcF.jpg

要打開側板前記得撕下這邊的膠帶及保護膜

(低調說我覺得這個顏色跟小時候的蟯蟲試紙有87%像)


https://i.imgur.com/ebeaNuq.jpg

前透側要打開可藉由這個門把作施力


https://i.imgur.com/aXyIIYb.jpg

作為塔式配置,這次主打著最高可安裝到EEB的主機板


https://i.imgur.com/w9aL0NY.jpg

前方為內建的3顆140mm風扇,型號是AX-141600-WFRGB

規格為12V 0.3A/3.6W


https://i.imgur.com/s2HLxBE.jpg

https://i.imgur.com/GwFMDAy.jpg

前方進氣的網孔板可以直接從前方直接拆下,磁吸式面板非常好拆

(圖片中我是整個框架拆下,事實上不必這樣拆)

老樣子,可以考慮放個3M冷氣濾網讓電腦充當空氣清淨機

另外此次官方號稱前面板的通風率有51%,在加大通風率外也可兼顧防塵


https://i.imgur.com/e1xE71A.jpg

紅框處可安裝2.5吋的硬碟,綠圈處可安裝EEB的主板螺絲銅柱

也有特別為了EEB的主機板作理線開口

但就得捨棄側邊的240風扇進氣位了


https://i.imgur.com/sIyfJka.jpg

一開始已安裝好ATX用的銅柱

FOR ATX主機板用的理線口緊貼著側邊進風處

若是要安裝側邊風扇的話得考慮到線材是否會干涉的問題


https://i.imgur.com/jbBqoXL.jpg

後方支援120mm風扇,下方是標準7槽PCIE槽

採用手擰螺絲以及可重覆使用的擋板


https://i.imgur.com/siFOY68.jpg

電源倉上方有2個120mm風扇位,由於電源倉外是網孔

所以通風沒問題,這邊的風扇位可以起到輔助進風之用

這邊也有作理線口,只是沒有橡膠過線圈略顯可惜


https://i.imgur.com/INKTw5g.jpg

頂部的網板要從屁股這邊拆開

一樣是手擰螺絲直接旋開即可


https://i.imgur.com/Y2bmPrb.jpg

上方的風扇固定軌道是為了120及140mm的風扇作設計的


https://i.imgur.com/9xu7ccb.jpg

https://i.imgur.com/5YXYot5.jpg

https://i.imgur.com/gxRdsjY.jpg

https://i.imgur.com/Fy2m3Fa.jpg

140mm是用最外圍的軌道安裝,120則是如圖所示可以有兩處偏移


https://i.imgur.com/v9WOmRu.jpg

拆開背板後可以看到此處有防塵網可拆下自己清洗

(磁吸式很好拆下)

畢竟要當作側邊進風處附個防塵網也是正常操作


https://i.imgur.com/PaZl4KE.jpg

背面原始配置如圖所示

其實君主出廠狀態就把線材拉得滿整齊了


https://i.imgur.com/hZLksTX.jpg

內建的風扇及RGB的HUB,原本前面板3個140風扇已經連接於此處


https://i.imgur.com/Fo6t9vt.jpg

除了整線魔鬼氈束帶外,這邊也可以看到有2個2.5吋硬碟安裝板掛在主板的背面


https://i.imgur.com/EcvUq1d.jpg

在電源倉的位置有一個2.5/3.5吋硬碟籠

若是要在前進風處安裝冷排的話

此處的硬碟籠可選擇往後退甚至移除才不會對冷排造成干涉


https://i.imgur.com/kEYlbNm.jpg

https://i.imgur.com/2DRv21L.jpg

https://i.imgur.com/f19fVXs.jpg

內建接頭一覽,有USB3.0以及TYPE-E轉TYPE-C

主板I/O針腳是採用統合型的F_PANEL,然後也配上了HD AUDIO介面

最後一張圖為風扇HUB的接頭,採用SATA供電外加PWM調速

以及搭配上5V的ARGB


https://i.imgur.com/cSIGq20.jpg

https://i.imgur.com/6akvSk9.jpg

按照原始的硬碟籠位置來說,此時電供位有27公分的空間(安裝21CM的電供完全沒問題)

若是為了安裝冷排時進行第二安裝位的退縮(退4.5公分)

還會剩下22.5公分的空間,大概可以安裝18CM的電供也是很輕鬆的

另外電供位也提供電供四個腳的防震膠墊


https://i.imgur.com/7UU0Crv.jpg

https://i.imgur.com/L6MQWBI.jpg

說明書長得跟報紙一樣大張,有把各部件安裝需知及注意事項都收錄進去


https://i.imgur.com/PdxTZNv.jpg

https://i.imgur.com/aPaCZuH.jpg

配件盒內部有所有會用到的螺絲,加上束帶及F_PANEL拆分線


https://i.imgur.com/z5lSX2a.jpg

https://i.imgur.com/iTUlzbS.jpg

硬碟籠上刻有君主品牌名的陰刻

採用抽屜式抽出硬碟安裝盤


內部的部件大致上都看完來了

接下來直接進行組裝過程

此次搭配的硬體為Z790 FORMULA feat.龍神3 360

電供則以手邊最大的THOR II搭配白色定製線做組裝


https://i.imgur.com/rqnWKqA.jpg

這邊我用EKWB的PE等級冷排(40mm厚) 配上一般的25mm風扇做示意圖

可以看到對於這種效能型的冷排搭配風扇,66mm的設計剛好可兼容


https://i.imgur.com/ZKqYITY.jpg

https://i.imgur.com/UggiIyt.jpg

側邊蓋板拆掉後才可安裝風扇

安裝ATX主板上下都沒有冗餘空間


https://i.imgur.com/fVHVcbs.jpg

前方進氣處可安裝冷排位置最高可容納65mm左右

夾個風扇漢堡排輕輕鬆鬆


https://i.imgur.com/M0qVrTz.jpg

再來我此次因為配色的關係,選用D30(30mm)搭配龍神3的冷排(30mm)

總計60mm的厚度,上方空間也是很剛好

所以對於這種主流型的配置這機殼完全能勝任


https://i.imgur.com/QilRhE2.jpg

再來安裝完後方大概會長這樣子

因為有25mm的理線處厚度,對於定製線什麼的都很輕鬆的可以容納得下


https://i.imgur.com/CI7pnoG.jpg

最後安裝完還沒蓋上透側時長這個樣子

白色主機看起來就是舒服



組裝完不免俗一定要來開燈一下

https://i.imgur.com/MfFNXE5.jpg

經典45度,這邊可以看到下風的通風處隱約可以看到電供的發光


https://i.imgur.com/1OIazYM.jpg

正面白光照也來一張

看來市面上主流的硬體安裝在這機殼應該是完全沒問題的


https://i.imgur.com/QqkIgE1.jpg

為了服務彩虹派的人,也來開個彩虹燈效看看


https://i.imgur.com/QOHRdor.jpg

下方通風處是真的作得非常透風

可看到THOR II的電源瓦數顯示


https://i.imgur.com/eaTxKM9.jpg

上方電源及硬碟燈的顏色分別是藍色及紅色


https://i.imgur.com/WkdGSOK.jpg

最後來一張黑暗中的發光照做個結尾


總結一下

SJY TWO GX作為SKY TWO系列的最新之作

延續著君主牌機殼實惠的路線,此次白色的GX版為2690元,黑的則為2490元

以組裝過程中的體感來說,無公差造成的安裝不順暢

外加此次為通風特化型的機殼,一開始就附上3顆最高1600轉的140風扇

所有安裝過程都很順利,沒有遇到什麼不合理的安裝體驗


但我想優點是有的,也是要來說一下缺點的部份

其實缺點在最後一張圖就可以看得到了

下方通風處要是開燈,我沒整好線的慘樣就直接表露無遺

顯示卡的電源出線處我是覺得為了避開下方120風扇安裝位而拉得太前方了

變得線材是斜斜的拉出,這可能某些人會說不行

頂端雖然說這次開到66mm的安裝厚度

但我個人體驗是”太剛好”,若是再多個1-2mm可能會更好

畢竟現在各家水冷都不一定是傳統27mm的,外加裝個30mm性能扇很容易就突破60mm了



但就這個價位來說,SKY TWO GX沒有什麼明顯的短板處

那我想我必須許願一下,下一代的SKY系列機殼可以在下方通風處作些改革

例如作些可遮檔但不影響太大進風的機構把下方電供出線處給遮一下



以上實際開箱體驗希望大家會喜歡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開箱] 通風再進化 君主 SKY TWO G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