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xrbull 發表於 2016-11-1 19:12:48

北極星系列的中高階首選 撼訊紅龍RX470 4G測試分享 內有BF1測試

https://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前言
AMD的RX400系列的產品在上市之後就引起軒然大波,當時幾乎各店家的RX480與470都被搶購一空,當時撼訊發行的紅魔系列的產品
(就是大家戲稱的惠惠卡和芸芸卡,出自"為美好的世界獻上祝福!"這部作品)
也是賣到缺貨。甚至還有人在網路上告訴大家哪邊還有僅存的貨源可以去買。

現在RX480/470的搶購熱潮雖然已經比較少了,不過仍然是目前市場上最具C/P值的產品。而撼訊也有推出另一款不同的產品線:紅龍系列。
相較於紅魔系列的產品線來說,在價格上比較便宜一些。讓消費者能夠有更多選擇。

顯卡外包裝與本體一覽
https://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顯卡外包裝與本體一覽

https://i.imgur.com/SxQl1Mx.jpg
外包裝正面,不同於以往撼訊較為單調的包裝,這次放上了一條紅龍和魔法陣的圖案
https://i.imgur.com/wfH2RNq.jpg
背面則是該顯卡的特色與功能說明,這一次AMD RX400系列有以下的一些特色:
1.採用14奈米FinFET製程,第四代GCN架構,大幅增加每瓦的效能與降低功號
2.原生異步運算引擎(ACE),能在採用DX 12與Vulkan技術的遊戲、VR應用上獲得更好的效能與體驗
3.支持 FreeSync技術,讓遊戲畫面更加完美,減少侏儒幀數的發生
等等
https://i.imgur.com/BKbpo09.jpg

https://i.imgur.com/jp8kVKs.jpg
包裝內容物,僅有顯卡本體、驅動光碟與說明書。
由於AMD在這一代的產品線中已經取消了原生類比訊號的支援,所以沒有附上DVI-I轉D-SUB的轉接頭。如果有需要的玩家可以另行購買主動式,數位轉類比訊號的轉接頭。當然更換一個原生支持數位訊號的螢幕會是最理想的方式。
https://i.imgur.com/B3v9HOv.jpg
顯卡背面的部分,有加裝防彎背板,能夠有效防止卡彎的現象。可惜沒魔法陣惹 幫QQ
https://i.imgur.com/594oFVJ.jpg
I/O的部分,提供三個DisplayPort 1.4,一個HDMI 2.0b,以及相較於公板卡,還有多一個DVI-D。
https://i.imgur.com/oC4MqgZ.jpg
外接電源的部分只要一個PCI-E 6Pin,官方建議的PSU也只要450W即可
https://i.imgur.com/pzvEVNd.jpg
拆解後內部一覽,散熱器整體都有鍍鎳,防止氧化。整體做工也沒見到什麼瑕疵。一旁還有給VRM用的導熱膠
https://i.imgur.com/LIGmwml.jpg
風扇採用APISTEK GA91B2U 12V/0.4A兩枚,為雙滾珠軸承扇。
https://i.imgur.com/0Df64NS.jpg
VRAM的部分採用Hynix H5GC4H24AJR-R0C 單顆容量4Gb,總共8顆組成4GB的容量。其中在核心左方與下方的兩枚還有打上邦定膠固定
https://i.imgur.com/dhgP5rM.jpg
PWM IC採用IR(國際整流器) 3567B,最大可控制6+2相
https://i.imgur.com/4uy5U58.jpg
供電的部分,採4+1+1相供電。核心部份,上橋為On-Semi 4C10N(30V/46A)、下橋為On-Semi 4983NF(30V/106A)。電感的部分採用封閉式電感,電容的部分也使用全固態電容。一旁的DVI-D接口也有金屬罩遮屏

本體的部分就暫時先介紹到這邊
效能與遊戲測試
https://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效能與遊戲測試

這次的效能測試我們會分成三種解析度
分別是目前主流的1920x1080(1080p),2560x1440(1440p、2K)
以及很具題材的3840x2160(2160p、4K)來進行測試。
部分測試的特效設定依照解析度會有所不同。

配備一覽:
CPU: Intel® Core™ i5-3570K
RAM: Transcend DDR3 1333 4GX4
MB: ECS P67H2-A3 V1.0
VGA: PowerColor Red Dragon RX 470 4G
SSD: OCZ Trion150 960G
HDD: TOSHIBA 2T DT01ACA200
PSU: 帝海影隼S 極致白金版650W
CASE : Sharkoon 守衛者S25-W
OS: Windows 10 Pro x64
MONITOR: GreatWall Z2890 (3840x2160 60Hz)

https://i.imgur.com/Unkzaux.jpg
實際上機照片,這張顯卡同樣有低溫停轉功能,在溫度沒達到一定閥值時風扇就不會轉動

https://i.imgur.com/OXpXCuy.jpg
先來一張GPU-Z的截圖

https://i.imgur.com/8C7yQTc.jpg
Furmark燒機的時候,溫度最高約為70度,此時風扇聲音也不會很吵

https://i.imgur.com/gGWOg2r.jpg
燒機狀態AC端功耗約為185W左右,十分省電

接下來則是3DMark系列的Benchmark 測試,為了節省版面,故濃縮於一張圖與文字表示
https://i.imgur.com/EoJlblT.jpg
3DMark Time Spy:3277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2247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3964
3DMark Fire Strike:7852
3DMark Sky Diver:19081
3DMark Cloud Gate:15670
3DMark Ice Storm Extreme:110788
3DMark Ice Storm:115628
https://i.imgur.com/Vqtb4sD.jpg
Steam VR Performance Test測試,性能位在足以運行到推薦配備附近,基本上這張卡是有辦法運行VR的。當然如果希望有更佳的體驗可以考慮往上一階,入手RX480
https://i.imgur.com/yMPTEF8.jpg
Unigine Valley 1080P Ultra,獲得75.0FPS/3139分
https://i.imgur.com/MbkgsOl.jpg
Unigine Valley 1440P High,獲得53.5FPS/2238分
https://i.imgur.com/j8GCOrh.jpg
Unigine Valley 2160P Low,獲得43.1FPS/1803分
https://i.imgur.com/aTqHK4d.jpg
FF14 Benchmark 1080P DX11全最高測試 ,獲得8539分,過程完全順暢運行
https://i.imgur.com/h3UZ6rV.jpg
FF14 Benchmark 1440P DX11全最高測試 ,獲得5529分,過程同樣也是順暢運行
https://i.imgur.com/BLVvqzf.jpg
FF14 Benchmark 2160P DX11全最高測試 ,獲得2651分,過程中雖有一些場景FPS稍為低落,會感到輕度的LAG,但是仍然獲得Fairly High的得分。基本上是足以運行
https://i.imgur.com/WSWq4ZI.jpg
Dirt Showdown 2160P 全最高 關閉反鋸齒 平均49.48FPS

從上面的測試中,基本上一些特效比較低一些的遊戲,RX470 4G只要對特效做些微的調整,基本上就能夠在4K 2160P下順暢運行。目前還是主流的1080P下就不用多說,大多數的遊戲將特效全開都能夠完美運行。

接下來我們要測試重視特效的遊戲

以下將測試戰地風雲系列,包括戰地風雲4與今年剛推出的戰地風雲1
測試都採用同一個伺服器,同一個場景,並且盡量在同相近的時間遊玩。
確保測試的準確性
BF4測試全部使用Mantle API,BF1全部使用DX12 API

https://i.imgur.com/D1nN0v9.jpg
BF4 極地監獄(operation locker) 1080P特效全最高測試,平均82.3FPS
https://i.imgur.com/Ud5TvTz.jpg
BF4 極地監獄(operation locker) 1440P特效高測試,平均78.5FPS
https://i.imgur.com/q8KNCkp.jpg
BF4 極地監獄(operation locker) 1440P特效中測試,平均97.9FPS
https://i.imgur.com/CpbX5n0.jpg
BF4 極地監獄(operation locker) 2160P特效中測試,平均56.7FPS

在上一代的單機大作BF4中,能夠順暢的在1080P下特效全開。就算是在4K下也能夠以特效中的等級來順暢運行。以BF4當時上市的要求來說,基本上可以說算是當時大作中的顯卡殺手。
現在距離上市過了三年後,現在已經可以用中階卡輕鬆在1080P下運行最高特效了。

https://i.imgur.com/QETcuZd.jpg
BF1 流血宴廳(Ballroom Blitz) 1080P特效全最高測試,平均66.3FPS
https://i.imgur.com/vQSVWfg.jpg
BF1 流血宴廳(Ballroom Blitz) 1440P特效全最高測試,平均59.6FPS
https://i.imgur.com/cJFP7Ad.jpg
BF1 流血宴廳(Ballroom Blitz) 1440P特效高測試,平均58.5FPS
https://i.imgur.com/ulrQg5M.jpg
BF1 流血宴廳(Ballroom Blitz) 2160P特效低測試,平均58.7FPS

才剛上市沒多久的BF1我們也一併測試,令人驚訝的是在1080P下,特效全開。在遊戲中確實不怎麼感到LAG,平均FPS也有60以上。

在1440P,特效全開平均也有50幾,但是在一些場景就會有些許頓挫。
個人建議要用這張卡在1440P下玩的人還是將特效設定成高較為合適。
在2160P下表現就比較差一些,但是特效調低了話還是可以順暢進行遊戲。

當然,根據國外的測試來看,目前就算是R9 Nano CF或是GTX1080,運行BF1 4K Ultra似乎也是無法達到60FPS的。可見對性能的要求頗高。
心得
https://www.xfastest.com/images/xftitle.png心得
從以上的測試來說,RX470 基本上足以在1080P下順暢運行多數的遊戲。就連目前的效能殺手BF1也能夠在Ultra下順暢的運行。其他的遊戲就更不用說。

在功耗上受惠於14nm製程,燒機時耗電僅不到200W。且外接電源只需要一個PCI-E 6Pin,對於一些電源供應器瓦數較小的朋友也不必過於擔心是否要更換。基本上大廠牌的450W應該都是足夠的。

就算是想要在4K下運行遊戲,這張RX470依然還是能夠在降低特效下順暢運行,對於畫質不這麼在意以及預算有限的朋友確實可以考慮。

目前這張撼訊Red Dragon RX 470 4G的通路價格約落在6400左右,當然市場上有傳出AMD將要對RX400系列的價格做調降,以面對競爭對手。相信如果價格來到5字頭了話,絕對會有很大的競爭力!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極星系列的中高階首選 撼訊紅龍RX470 4G測試分享 內有BF1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