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alexlin
查看: 2821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UP-01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SUP-01緊湊佈局,“直”而強大(Compact Power, Redefined Layout) ...

Micron Crucial T705 Gen5 SSD 玩家開箱體

挑戰極限 再創顛峰無懼的速度正等著您 我們最快的變得更快了無懼的速 ...

A3-mATX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簡約時尚設計 26.3L 微型機箱 [*]側板和頂板採用鋼網設計 [*]可 ...

PURE WINGS 3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PURE WINGS 3卓越效能,安靜散熱 Pure Wings 3 是 be quiet! 的主流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燒錄儲存 Storages] [XF] 20nm率先達陣! Intel SSD 335 Series 240GB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alexlin 發表於 2013-1-9 05:24:39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Intel-SSD-335-Series-240GB.jpg

Intel身為SSD的領導品牌,手上也掌握了FLASH晶圓製造技術與規範,在製程邁入20nm的這個時期,其330系列SSD也進行了更版,新的335系列就是標榜採用20nm製程MLC FLASH的產品,只不過目前只有240GB的容量可以選擇。製程下降的最大好處在於可以降低功耗,從原本330系列的運作850mW/待機600mW,335系列大幅下降到了350mW/275mW,連原本的一半都不到!而製程下降,在理論上會使FLASH顆粒的寫入循環壽命減少,但其實關鍵還是在於主控制器的寫入次數均化技術,因此在目前的MLC類型FLASH上,寫入次數的限制並不是主要的SSD壽命問題。而Intel 335系列也同樣維持為3年保固。
然而在晶圓製程向下轉換之後,要達成同樣容量的FLASH顆粒,理論上應該是能夠有較低的成本,不過目前面臨著製程轉換的過渡期,也通常會遇到良率的問題,而又或許是產品策略的緣故,因此目前335系列240GB要比同容量的330產品,實際售價貴上約500元新台幣左右。因此筆者也期待在未來20nm製程技術逐漸成熟之後,335系列可以有比330更好的降價空間。
<包裝與內容物>
相當令人熟悉的外盒設計,但這不是CPU而是Intel最新的335系列SSD。
盒背的產品圖與實際外型有相當的落差阿...
擁有一堆條碼的側標,也是Intel的特點,外盒記得要保留起來。
在SSD產品上,一貫使用的上下層內盒,上層有SSD、貼紙與說明書。
335系列全配件一覽,3.5吋轉接架與SATA傳輸、電源線則是擺放在下層。
p[/page]335系內在美全看光
335系列SSD同樣也還是採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制器,且搭配Intel 20nm同步型的FLASH顆粒,其效能為連續讀/寫:500/450 MB/s,4KB隨機讀/寫:42K/52K IOPS,與330系列並無差異。但從這樣的成績看來,或許很多人會以為Intel的330/335系列是使用非同步型顆粒,但Intel擁有自己的晶圓製造廠,好的顆粒當然就要留下來自己用,因此它其實都還是使用同步型顆粒,只是寫入次數不若擁有5年保固的520系列那樣多,且利用韌體上的方式來進行速度的控制,以與520系列進行區分。
Intel 335系列SSD,一樣保有其相當簡潔俐落的造型。
背後的金屬蓋是沒有經過打磨修飾的,並不是被磨花掉喔。
曾經筆者還看過網友在某論壇上抱怨店家賣給他的是外觀不良品。
卸下螺絲打開外蓋,原來它並不是單純地上下兩層外殼,中間還夾有塑膠墊片。
在主控制器處也還有一片導熱矽膠來與金屬外殼接觸。
電路板正反兩面一覽,各使用八顆FLASH顆粒,而SandForce主控也不須快取記憶體。
使用SandForce SF-2281主控制器。
FLASH為20nm製程的同步型MLC顆粒,單顆容量128Gb(16GB),2Die、2CE。
p[/page]SSD界最強之Toolbox與效能初測
說到Intel的SSD怎麼可以不介紹其Toolbox呢?什麼?竟然不知道有這種東西可以用?那你還花比較多錢買Intel的產品幹嘛?其SSD的Toolbox可以說是業界最好用的阿!
就算作為系統碟,磁碟區一直被使用著而無法刪除,Intel還是擁有獨特的優化功能,
其Toolbox使用Trim功能來替SSD進行手動最佳化,以避免寫入效能的衰退。
(這樣也好,畢竟筆者聽說SF主控對Trim的主動支援似乎......)
也同樣擁有安全抹除的功能,能夠保障資料刪除後的安全性而不會被救回。
另外還有對系統進行的優化功能可以執行,這是筆者最為喜歡的功用。
Z77主機板測試平台的各項資訊。
使用ATTO能測出效能最大值,左方為預設,右方為檔案長度1GB、QD10。
這款SSD在預設的QD4下,4KB讀寫就能夠有不錯的成績了。
AS SSD得到837的總分,因為SF主控的特性,資料能被壓縮的能力越大,儲存效能越好。
4KB QD64時的隨機讀/寫來到了54.2K/63.6K IOPS,比官方標示的要高上不少。
p[/page]效能細探與結論
這裡使用HD Tune Pro進行不同資料模式的測試,共有零、隨機、混合。
最簡單的零模式,資料可以完全被SF主控所壓縮後再儲存,IOPS甚至還衝到92.8K IOPS。
而隨機與混合兩模式的測試,則是較能反映出實際的正常使用效能。
在CDM之中一樣可以調整資料型態,上方為預設的隨機資料測試結果。
下方的0Fill、1Fill資料型態,雖然能得到高效能,但實際上卻不會使用這樣的資料。
接下來則是逐漸成為SSD測試基準的Anvil Benchmark,目前版本為RC6。
預設的測試資料型態為壓縮率100%,也就是說不能再被SF所壓縮後再儲存。
將資料壓縮率改為46%,以模擬應用程式類型的資料型態。
最後則是8%的壓縮率以模擬文件資料,這種類型就能讓資料被SF主控壓縮後再寫入。
在IOPS值的極限測試裡,筆者發現SF主控的產品,使用Anvil通常會得到的比AS SSD少。
首先是在QD32的狀況下進行4KB隨機讀寫。
這裡則是各自調到最大的QD128 4KB隨機讀取、QD64 4KB隨機寫入的IOPS結果。
PCMark的測試是用來評斷系統碟效能的重要依據,
Intel 335系列240GB在Vantage與7當中都得到相當不錯的成績。
<結論>
Intel的SSD售價一直都是偏高的,但還是有玩家在採購時,會去指定要用其產品,除了520系列所提供的五年保固是一大誘因之外,只提供三年保的330/335系列也是相當受矚目,畢竟Intel身為FLASH顆粒製造商,所謂"肥水不落外人田",比較好的顆粒當然要留著自己用,其目前2.5吋產品上全都使用同步型顆粒,甚至不惜限速來進行產品定位區分,也不屑使用非同步型顆粒,是令人所喜愛的一點。更何況,筆者自己會去選購Intel的SSD,最大的考量點應該就是其Toolbox吧!可說是目前業界功能最強大的工具軟體。這款Intel SSD 335系列240GB已經在各通路上販售了,在PChome上的賣價高達6599元新台幣,而台北光華商場的店家售價才5900元以下,有一段不小的差距,而比起同樣使用SF-2281主控加ONFI同步型顆粒的它廠產品,價格落差就更大了。
不過筆者還是老話一句,依然希望Intel能夠重新再自己研發消費級SSD主控,其SATA 3Gbps時期的那款10通道控制器,實在是相當地經典!但目前卻都選擇與LSI SandForce合作而採用其主控,實在是令筆者無法滿意。畢竟Intel並不是沒有能力研發新主控,只是要不要做的問題,不要就只會賣顆粒、然後還拿現成的解決方案組裝出SSD來賣阿!不然就是在主機板晶片組上玩混合式硬碟的把戲。身為SSD這項產品主要推手之一,實在是更要有所作為阿!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6-4 14:50 , Processed in 0.116460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