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49953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Micron Crucial PRO D5 60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放封印 極限超頻駕馭低延遊電競記憶體的力量Crucial DDR5 Pro 記憶 ...

ASRock 玩家體驗會--會後分享得獎公告

B760M PG Riptide 得獎玩家: hyper5_ae900 https://www.xfastes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4TB 超大容量

全新設計三星內部控制器的 NVMe 固態硬碟高達 7,450 / 6,900 MB/s 的 ...

ZOTAC 40 SUPER顯示卡 玩家開箱體驗活動

SUPER 疾速、SUPER 強悍GEFORCE RTX 40 SUPER 系列 NVIDIA Ada Lovela ...

[桌機筆電 Desktop & Notebook] ASUS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開箱測試 / 新潮電競 入門英雄 [XF]

[複製鏈接]| 回復
lin.sinchen 發表於 2017-12-21 12:17: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SUS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開箱測試 / 新潮電競 入門英雄 [XF] - XFastest - rog-strix-hero-edition.jpg

華碩推出新款 ROG Strix 戰線筆電,採用新潮的設計與潮流的元素,讓這代更新有點不同。新款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以及 SCAR Edition GL503V,兩者實屬同款產品,差異在於外觀、顯示卡、記憶體、SSD、HDD、顯示面板等規格,定位上 Hero Edition GL503V 偏向入門的 MOBA 遊戲,而 SCAR Edition GL503V 則是中高階的射擊、AAA 遊戲。

規格
處理器:Intel Core i7-7700HQ
顯示器:15.6\" Full HD 1920x1080 IPS 120Hz, 72% NTSC
記憶體:8GB DDR4 2400MHz, Max 32GB
晶片組:Intel HM175
顯示晶片:NVIDIA GeForce GTX 1050 4GB GDDR5
儲存裝置:1 x M.2 128GB SATA SSD、2.5” SATA 1TB SSHD
鍵盤種類:100% 全背光、1.8mm 按鍵行程
連接埠:USB3.1 Gen1 Type-C、3 x USB 3.1 Gen 1、USB 2.0、miniDisplayPort 1.2、HDMI 1.4、RJ-45、SD 讀卡機、3.5mm 耳機/麥克風
音效:2 x 3.5W 單體
網路:GbE LAN、802.11ac Wi-Fi、Bluetooth v4.2
視訊鏡頭:HD 視訊鏡頭
電池:15.2V, 64Wh, 4240mAh
變壓器:150W
尺寸:384 x 262 x 24 mm
重量:2.3 kg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開箱

電競市場 MOBA、DOTA 可瓜分了整整半遍江山,這類遊戲像是《英雄聯盟》、《暴雪英霸》對於電腦的性能要求相對較低,不用太高階的性能就可運行的非常順暢,華碩此舉透過 ROG Strix Hero Edition 與 SCAR Edition 來區分產品定位,入門英雄、中高階第一人稱射擊類,而理所當然對付 AAA 遊戲則要旗艦 ROG 出馬。

此次測試的 ROG Strix Hero Edition 電競筆電,實際型號為「GL503VD」,採用第 7 代 Intel Core i7-7700HQ 處理器,以及入門 NVIDIA GTX 1050 4GB 獨顯與 8GB DDR4 記憶體;有著 15 吋的機身與 15.6 吋、Full HD 解析度、IPS 面板與 120Hz 更新率的顯示器,

儲存裝置則較為基本,提供一組 M.2 128GB SATA SSD,以及一組 2.5 吋 SATA 1TB SSHD,如此一來在 HDD 安裝程式或遊戲,也因為採用混合碟的關係,可提升程式的啟動速度與系統反應;至於鍵盤則是 100% 全尺寸,並具備 Aura RGB 背光效果,鍵盤鍵程則提高至 1.8mm,按壓上手感較為明確。

餘下規格也提供相當齊全,尤以 I/O 連接埠更是充足,3 組 USB 3.0 與 1 組 USB 2.0,另外再加上 1 組 USB 3.0 Type C,連接周邊相當便利;顯示輸出則提供 miniDisplayPort 1.2 與 HDMI 1.4,至多外接雙顯示器使用情境。


↑ 多彩的 ROG Strix 外盒,以及贈送的 ROG 背包(只可惜這背包還不夠潮)。


整體規格 GL503VD 雖定位入門,但在顯示器、儲存、I/O 配置與鍵盤等細部規格上都有注意到,且透過 Hero Edition 與 SCAR Edition 來區分定位,但實質上 GL503V 共有 4 款規格,另外還有 2 款 17 吋的 GL703V,規格細分相當多,也讓玩家在挑選上有更多的選擇,相對也要花點時間了解差異。


↑ GL503VD 所有配件,包含說明文件、變壓器與滑鼠。


新潮設計 紅眼 ROG

雖說整體樣貌有著以往 GL 系列的身影,但新一代的 ROG Strix GL503V 系列,有著俐落的線條,以及紋路與線條的衝突,瑪雅圖騰與深藍色系的混搭,確實讓這代 GL503V 更顯得特別;雖說 ROG Strix 是多彩電競鮮明的風格,但在筆電上還是以暗色系為主,透過不同的線條、表面處理,來營造出類似於「街頭潮流」的風格。

筆電表面(A 件),有著點陣瑪雅圖騰與斜直線兩種元素,兩者交集的中樣迸出立體的線條,以及底部筆電出風孔,有著若隱若現的紅色散熱鰭片,給人一種深藏不漏的真功夫。


↑ 筆電表面,透過不同的表面處理,帶有衝突的視覺設計,更像是街頭潮流般的多元風格。


↑ 當開機後,背面 ROG Logo 更會秀出招牌紅眼。


↑ 筆電 A 件兩個表面的衝突處,則有立體線條點綴。


↑ 筆電 A 件下方有著 T 形缺口,一來不會遮檔底部的熱風散出,二來更可秀出內部的紅色散熱鰭片。


↑ 開機後即可見到原本鏡面的 ROG Logo,透露出兇色的紅眼。


掀開筆電,印入眼簾的是較素雅的內部設計,有著 15.6 吋 Full HD 1920x1080 解析度,採用廣受好評的 IPS 面板有著 72% NTSC 色域表現;且 GL503V 系列都搭載 120Hz 更新率的顯示器,但相對的普遍筆電顯示器反應速度都較慢,實際遊戲畫面快速切換時,會稍微感受到畫面殘影,但不至於影響遊戲體驗。

對於筆電顯示器,想要更新率、反應速度兩全,確實是比較稀有的屬性,再加上筆電的綜合應用性,挑選 IPS 面板、Full HD 解析度,相對比較合理。


↑ 筆電外觀,顯示器 B 件相當素雅,而鍵盤 C 鍵則較為複雜。


↑ 15.6 吋 1920x1080 解析度 IPS 面板並有著 120Hz 更新率。


↑ 顯示器上方則有 HD 視訊鏡頭與點陣麥克風。


全彩 AURA 鍵盤 100% 配置 1.8mm 鍵程

相較於筆電表面 A 件的圖騰、線條衝突、顯示器 B 件的素雅,鍵盤的 C 件反而元素有點過多,但這之中亦有一些小貼心的設計。鍵盤為全尺寸 100%,包含數字鍵盤與方向鍵,整體配置得相當緊湊,且對應 Hero Edition 在鍵盤的 W、A、S、D 四顆按鍵,採用側面透光設計,並在 W 按鍵上加入點字定位點,而原本的 F 與 J 鍵則是一字定位點。

並有額外的音量、麥克風靜音與 ROG Gaming Center 按鈕,其餘的多媒體、功能按鍵,則要透過 Fn Key 來組合,像是 Fn+F5 可調整風扇模式、Fn+F5-F8 則是控制顯示亮度,整體按鍵配置叫接近標準鍵盤配置,使用上相當順手。

鍵盤這層稍微下陷,讓鍵程可達到 1.8mm,實際按壓手感明確,遊戲操控上不成問題。


↑ 筆電有著 100% 鍵盤雖然緊湊,但配置與一般鍵盤相似。


↑ 左手邊有著 STRIX 字樣的陰刻,以及獨立的音量、麥克風與 ROG Gaming Center 按鈕。


↑ 鍵盤上方留有線條開孔。


↑ 右手邊的獨立開機按鈕。


↑ Hero Edition 強調 WASD 四顆按鍵,有著側邊透光設計。


↑ 筆電左下角手托,這邊的貼紙貼的有點不整齊;而觸控板則是一體式大面積觸控板。


↑ 鍵盤手托右側。


↑ 鍵盤 AURA 背光。


筆電 I/O 四周一覽

提到筆電除了外觀、規格之外,在筆電的四周可有些小細節需要注意。尤其台灣普遍電腦使用環境,桌面空間並不會太大,在有限的空間中更顯得筆電 I/O 配置的重要性;主流筆電都以後散熱出風,左右兩側配置 I/O 連接埠。

而由於玩家普遍是「右手」持鼠,因此筆電右側需精簡 I/O 配置,尤其常用的連接埠要避開這側,這細節 ROG Strix 可都有注意到;GL503VD 右側僅兩個 USB、一個 USB Type C 與 SD 讀卡機,而左側則有 RJ-45 網路線、DP 與 HDMI 外接顯示、2 個 USB 與 3.5mm 音源接孔。

這配置來看,左手邊是筆電居家常用的介面,如 DC 輸入、顯示輸出、網路、USB 外接鍵盤、滑鼠,以及顯示輸出,如此一來若桌面空間不多,也不會讓這些必須連接的線材,佔據寶貴的右側空間,使用上也比較方便。


↑ 筆電右側 I/O 較為精簡,僅 SD 讀卡機與 USB 連接埠。


↑ 右側則是居家常用的連接埠,包含 DC 輸入、RJ-45 網路、DP 與 HDMI 外接顯示、2 個 USB 與 3.5mm 音源接孔。


↑ 筆電前方側面。


↑ 筆電後方則可見到兩組紅色散熱鰭片。


↑ 內部紅色散熱鰭片。


內裝散熱一覽 / 快速升級

在 GL503VD 筆電底部,有著類似於 A 件表面的設計風格,底部 D 件在後方兩組風扇下,都有著線條開孔幫助散熱,而右下角還多開一件(E 件)讓玩家可快速更換 HDD、SSD 與 RAM 等零組件,而筆電的四個角落與中央,都有著止滑橡膠墊固定。

但讓人摸不著頭緒的是,設計讓玩家可快速取下 E 件,更換內部的零組件,但在中央的螺絲孔上,則貼上止滑墊,因此要拆開這 E 件,必須先將止滑墊給撥開,鬆開螺絲後才可取下 E 件,更換內部的零件。

拆開 E 件後,即可多加裝 RAM、更換 SSD 或著 HDD,讓玩家在日後升級或加大容量時更便利。


↑ 筆電底部 D 件,亦有相似的設計風格,於後方風扇處有著開孔增加進風。


↑ 若要拆開 E 件,需先撥開止滑墊並鬆開螺絲。


↑ E 件下方即是 RAM、SSD 與 HDD 的安裝位置。


↑ 筆電搭配 SSHD,透過 SSD 輔助 HDD,讓這顆硬碟在反應速度上有所提升。


筆電內部配置則較為中規中矩,採用雙風扇、雙熱導管設計,CPU 與 GPU 位於筆電中央偏後側,散熱片亦覆蓋記憶體與供電模組,PCH 則有額外散熱片覆蓋。仔細看 GL503VD 使用的風扇,本身厚度較厚,且 ASUS 提到這組風扇採用 12V 電壓供電。


↑ GL503VD 筆電內部一覽。


↑ 左 GPU、右 CPU,透過兩根散熱導管貫穿表面的散熱片。


↑ 左側引導至散熱風扇,鰭片前端則噴上搶眼的虹色。


↑ 筆電右側散熱風扇。


筆電電路板左下角,少見筆電 UEFI 採用帶電池座的鈕釦電池,以往筆電為了節省空間,都是採膠膜包覆電池,直接快拆線材連接並貼付於電路板上;右手邊 M.2 子卡則是 Wi-Fi、藍牙複合卡;電池使用 15.2V, 64Wh, 4240mAh。


↑ 筆電電路板左下角 UEFI 電池、無線網卡與電池資訊。


↑ RAM 插槽與 SK Hynix M.2 SATA SSD。


這一代在筆電使用的單體上有些調整,採用 2 顆3.5W 單體,並將體積拉長;整體音訊表現上,音量有所增加,但整體音色表現並未出色,聆聽音樂時約 60% 音量還是有著爆音的問題。


↑ 筆電右側單體。


↑ 筆電左側單體與 HDD 安裝空間。


↑ 變壓器使用 19.5V, 7.7A, 150W 規格。


ROG Gaming Center 電競中心

筆電提供的功能眾多,亦有不少硬體可硬體啟用關閉,因此 ROG 採用 ROG Gaming Center 電競中心,讓玩家了解筆電裝置資訊、CPU、GPU 時脈 / 溫度與 HDD / RAM 的使用狀況;視覺設計上,畫面資訊較多且分散。

且 Gaming Center 左上有個「極速」選項,這是 Turbo 設定,連接變壓器會自動切換到 Turbo,若是使用電池則是標準模式;而額外的功能則都在畫面的下方可開啟。


↑ Gaming Center 大紅設計,資訊多但有圓、有方、直條、雷達等圖形,相當繁雜選項分散。


↑ 額外的功能都透過連結收吶於軟體下方按鈕。


筆電用 AURA 軟體,僅能夠控制筆電本身鍵盤 AURA 燈光效果,比起主機板、周邊的 AURA 軟體來說,這套燈效則比較基本:靜態、呼吸、多彩與 4 區域不同背光,無法向 ROG 周邊有彩色波浪效果。


↑ AURA 燈光控制。


↑ 顯示器提供 Splendid Technology,可切換護眼、鮮豔與手動微調顯示器色溫、色彩。


↑ GameFirst IV 網路優化軟體,可自動優化網路封包,並分配程式使用 Wi-Fi 或有線網路。


↑ Sonic Studio III 則有提供 EQ 強化音效功能,更有不同的遊戲、電影、音樂設定檔可選擇。


↑ 在高級設置中,還可選擇 Device Routing 功能,讓不同的應用透過不同的音效裝置輸出。


效能實測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接著就透過常使用的測試軟體,例如 CPU-Z、GPU-Z、CPUMark 等工具,來測試這台筆電的 CPU 運算、記憶體、儲存裝置等性能表現,更重要的則是遊戲繪圖 3DMark 與實際運行遊戲的平均 fps 輸出等測試數據。

CPU-Z 可檢視 Intel Core i7-7700HQ 處理器資訊,這顆為 4C8T 處理器,運作時脈為 2.8GHz,可 Turbo 至 3.8GHz;筆電晶片組則是使用 H175;記憶體則是單通道 8GB-2400MHz;透過 CPU-Z Bench 測試,CPU 單線程 391.9 分、多線程 1911.7 分。


↑ CPU-Z 資訊。


GPU 方面,GL503VD 支持內顯、獨顯切換功能,這可有效提升筆電的續行力;搭配的獨立顯示晶片為 NVIDIA GTX 1050 4GB,GPU 時脈為 1454 MHz、Boost 1593 MHz,屬於 GTX 10 系列當中的最入門款,倘若配置 GTX 1050 Ti 或許是更佳的選擇。Intel 內顯則是 HD Graphics 630。


↑ GPU-Z 資訊。


CPUmark 針對處理器單核心運算能力評分,Core i7-7700HQ 獲得 631 分。而 Cinebench R15 測試,分別針對顯示卡的 OpenGL 與 CPU 的多核單核運算進行測試,OpenGL 性能有著 86.94 fps;處理器多核心運算 722 cb、單核心 156 cb。


↑ CPUMark 99。


↑ Cinebench R15。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由於是單通道記憶體,運行在 DDR4-2400 MHz 時脈,因此記憶體讀取 17623 MB/s、寫入 17117 MB/s、複製 16454 MB/s、延遲 67.8ns。倘若能加到 16GB,在日常使用多開程式時會更便利,尤其相當吃記憶體的 Chrome 瀏覽器,還是 16GB 會比較夠用,其次則是配置為雙通道記憶體。


↑ 記憶體測試。


解壓縮測試上,Winrar 速度為 5320 KB/s,而 7Zip 則是18380 MIPS。


↑ Winrar。


↑ 7Zip。


影音轉檔測試,此測試透過 CPU 計算編碼,使用 X264 FHD Benchmark 測試,轉檔速度平均 23.5 fps;而 X265 測試則是平均 13.99 fps。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GL503VD 系統碟採用 SK hynix M.2 128GB SATA SSD,透過 CrystalDiskMark 測試,循序讀取 487.9MB/s、寫入 124.8MB/s。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測試,循序讀取 464.7MB/s、寫入 122.7MB/s;4K QD16 測試讀取 71K IOPS、寫入 27K IOPS。

這顆做為系統碟使用上不成問題,但寫入速度過慢,這性能對於英雄來說有點尷尬,即使入門也是要價 4 萬左右的筆電了。


↑ CrystalDiskMark。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


PCMark 10 測試,獲得總分 3998 分,於 Essentials 基本電腦測試中獲得 6,450 分,整體電腦在程式啟動、視訊會議、網頁瀏覽等基本操作上相當順暢;而在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中,則獲得 5,298 分,於試算表、文書輸入等操作表現上也相當順暢;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獲得 4,219 分;而 Gaming 遊戲上則獲得 4,790 分。


↑ PCMark 10。


在實際運行遊戲之前,先透過 3DMark Fire Strike 來衡量 GL503VD 遊戲繪圖效能。Fire Strike 鎖定 AAA 等級 DirectX 11 API 的高效能測試,在預設 1080p 解析度下,Fire Strike 獲得 5,863 分,這性能只能開低硬拼了。

而解析度較低的 Sky Diver 則有 17,221 分;DirectX 12 測試的 Time Spy 則有 1,923 分。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Sky Diver。


↑ 3DMark Time Spy。


UNIGINE 系列採用自家遊戲引擎打造的測試軟體。2009 年推出的 UNIGINE Heaven,採用第一代引擎開發,支持 DirectX 9 / 11 與 OpenGL 4.0 等 API,而在 Extreme 設定下 GL503VD 平均 36.0 fps;接著 2013 年推出的 UNIGINE Valley 採用相同 Heaven 的引擎,但測試場景來到森林當中,有著更豐富的細節與場景,同樣在 Extreme HD 設定下獲得平均 31.8fps 性能表現。

最新 2017 年推出的 Superposition,採用 UNIGINE 2 Engine 開發,有著更高的性能測試並支持 VR,在使用 1080p Medium 測試下平均 31.80 fps。


↑ UNIGINE Heaven。


↑ UNIGINE Valley。


↑ Superposition。


遊戲測試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遊戲效能測試,則以 FHD 1080p 解析度進行測試,此次挑選《英雄聯盟》、《暴雪英霸》與《DOTA2》三款 MOBA 類型的遊戲,以及《鬥陣特攻》與《刺客教條:起源》等 5 款遊戲進行測試。

英雄款的 GL503VD,雖採用最入門的 GTX 1050 顯示晶片,但面對《英雄聯盟》亦可特效全開,並有著平均 100 fps 左右的性能,但由於英雄聯盟更新後,不支援第三方的 fps 偵測工具,因此採實際值記錄。

而《暴雪英霸》在圖形品質高設定下,自定布萊西斯實驗所地圖測試,對線後遊戲平均 86 fps、最低 62 fps;另一款《DOTA2》將渲染調整至畫面最好,同樣自定戰役中,對線開始後記錄平均 76 fps、最低 67 fps。

整體來看,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做為入門英雄款,其性能足夠滿足喜愛 MOBA 類遊戲的玩家;而接著測試《鬥陣特攻》設定圖形品質特高,於自定垃圾鎮戰役中測試,有著平均 71 fps、最低 57 fps 的表現,至於 AAA 等級的《刺客教條:起源》,將畫面品質調整為很低,在赫拉克里翁這區進行測試,平均 48 fps、最低 30 fps。

簡單來說,GL503VD 面對 MOBA、競技類遊戲毫無顧慮之憂,可將特效開高順暢遊戲,但面對吃資源的 AAA 大作時,勢必只能將特效調到最低硬著頭皮上場了。


↑ 英雄聯盟。


↑ 遊戲測試。


溫度、續航力測試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散熱測試上,GL503VD 預設自動風扇模式,在待機、文書、上網時可相當安靜運作,而在遊戲時玩家可透過 ROG Gaming Center,將風扇調整為 OverBoost 模式,雖然會有點噪音但有更好的散熱,而在遊戲時配戴耳機,相對這風扇的噪音並不會太過惱人。

筆電待機時 CPU、GPU 溫度落在 48℃、44℃,再透過 FurMark、Fire Strike Stress Test 測試下,GPU 溫度來到 70℃,而 CPU 則稍低 66-67℃ 之間;可見遊戲時,由於 GTX 1050 的入門也讓散熱更容易。此外透過 Prime95 針對 CPU 進行壓力測試,CPU 溫度則維持在 80℃ 運作。


↑ 溫度測試。


續行力方面,GL503VD 有著內顯與獨顯切換功能,因此透過 PCMark 8 進行 Work 電力測試,測試依據文書工作、上網等情境進行測試,也是典型電腦基本工作,這測試下筆電可運行 3 小時 18 分鐘,續行表現算是相當不錯。


↑ 續航力測試。


總結

ASUS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電競筆電,做為入門英雄款表現可圈可點,有著新穎的外觀設計,並選用高更新率的顯示器,雖反應速度較慢,但可帶給玩家更順暢的遊戲畫面體驗;規格方面,筆者認為 GTX 1050 4GB 稍嫌可惜,此外 SATA SSD 寫入速度偏慢較為殘念。

從性能來看,GTX 1050 4GB 有足夠效能滿足 MOBA 類型的遊戲,像是《DOTA2》、《暴雪英霸》或《英雄聯盟》,但若遇到 AAA 遊戲就只能開最低特效硬拼,當然若升到 GTX 1050 Ti 價位肯定會在貴一些,也因此 GL503VD 上一階 GL503VM 在相同規格下,搭配 GTX 1060 6GB 獨顯,就能有更好的遊戲性能。

散熱與噪音表現則相當不錯,畢竟筆電兩大發熱源,只剩下 CPU 溫度較高,而入門 GPU 則相對低溫,因此這台的散熱還綽綽有餘,但若是搭載 GTX 1060 或 GTX 1070 的機種,GPU 溫度可能就會在高一些了;續行表現,也足夠做為工作筆電使用,3 小時的工作續行,對於電競筆電已相當好了。

若各位玩家,喜愛的遊戲類型剛好是 MOBA、DOTA,這台在價位與性能上已可滿足玩家需求,但若能給到 GTX 1050 Ti,這台就真的超值了。

來源: ASUS ROG Strix Hero Edition GL503VD 開箱測試 / 新潮電競 入門英雄 [XF]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3-28 18:53 , Processed in 0.131668 second(s), 6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