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81257 發表於 2021-11-4 00:00:01

讓 AMD RYZEN7 5700G 陪大家度過無卡潮

https://i.imgur.com/7PK3YuZ.jpg
最近內人又重返仙境傳說 RO 的回憶,一次多視窗多開帳號,讓原本的主機又熱又吵。原先主機是用沒有內顯的 Ryzen 5 3500X,是額外加裝 Radeon RX550 ,想當然溫度跟噪音肯定不是特別理想。考量到現在的顯示卡價格各種不合理,就直接入手 AMD Ryzen 7 5700G ,多核心多線程,又有最強的內顯,絕對是一時之選,並且搭配之前替換的零件以及收購來的礦渣,直接組一台新主機。


AMD Ryzen7 5700G 前陣子上市,號稱擁有最強內顯的 CPU 。 Zen 3 CPU 搭配 Radeon Vega 8 GPU ,並且採用 TSMC 7nm 製程。
https://i.imgur.com/rcbVXtK.jpg


R7 5700G 擁有八核心十六個執行緒,而且 TDP 也才 65W 。不過唯一可惜的地方就是使用 PCIe gen3 。
https://i.imgur.com/TvLlUq8.jpg


主機板使用 X570I AORUS PRO WIFI ,前陣子從礦老闆便宜收來。相較於較新的 X570S ,最直接的差異就是少了晶片組的小風扇。
https://i.imgur.com/CT59cVL.jpg


X570I AORUS PRO WIFI 的晶片組的小風扇還是有好處,如果使用 M.2 SSD 也可以協助散熱。
https://i.imgur.com/ixhGChb.jpg


以 AORUS 的水準,配件少了一些,多給一些貼紙或者束帶比較可以增加好感。
https://i.imgur.com/Kf8Ih7E.jpg


X570I AORUS PRO WIFI 背部幾乎都有設計金屬強化保護,另外也有 M.2 SSD 的介面可以使用。
https://i.imgur.com/JJXvnxD.jpg


IO 一覽,可以看到提供兩組 HDMI ,其實這蠻詭異的。另外網路的部分是提供 2.5GbE 以及 WIFI6 。
https://i.imgur.com/ps8MxfL.jpg


廢話不多說,直接將 5700G 安置上去。這邊還是必須要提到一點, 5700G 只有 PCIe gen3 ,所以導致 X570I 兩個 M.2 都只有 PCIe gen3 的頻寬,如果是使用非 APU 的 5000 系列就都有提供 PCIe gen4 的通道。
https://i.imgur.com/Z71CgmG.jpg


AORUS Gen4 7000s SSD 1TB 也是從同一個礦老闆施捨來的。本來是想要拿去裝 PS5 ,但大家都知道前陣子 PNY XLR8 CS3040 2TB 大跳水,最後拿去支援 PS5 ,導致 7000s 閒置就給內人使用了。
如果有興趣玩家,要注意 7000s 的散熱片高度,雖然使用上下夾層的金屬散熱加強,但也有一定機率造成系統干涉。
https://i.imgur.com/HP81AFw.jpg


如果將 7000s 放入 X570I 的第一組 M.2 ,這邊看起來都貌似順利,等等就會發生問題。
https://i.imgur.com/wmPRhWm.jpg


若將晶片組的散熱片安裝上去,很明顯是沒辦法完全密合安裝,這就是扎扎實實干涉的設計。說來也蠻不應該,同樣是 AORUS 的產品卻會造成這種窘境,希望未來設計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
https://i.imgur.com/V2aSXQk.jpg


最後還是將 SSD 安裝在主機板的背面。這樣的安裝方法,等等會跟 B-Team Lab BB1 發生很妙的巧合。
https://i.imgur.com/uqiEnvV.jpg


接著又是這對 Neo Forza 凌航 FAYE DDR4-3200 8GB*2 。
https://i.imgur.com/0ZqKQbp.jpg


唯一覺得害怕的地方就是散熱片會不會跟 CPU 散熱器造成干涉?
https://i.imgur.com/LESqMNq.jpg


還好鐮刀的大手裏劍3完全避免掉這個問題,還是使用 120mm 風扇,可以提供較安靜的環境。
https://i.imgur.com/DNzZ0hd.jpg


直接把組裝好的零件放入 BB1 ,另外還是提及一下電源供應器是使用 FSP Dagger 650W ,用了好幾年都還是頭好壯壯,目前已經有新版的 FSP Dagger Pro 系列,有需要也可以研究研究。
https://i.imgur.com/8TEMFf7.jpg


BB1 的背板高度是調整到只能使用較低的 CPU 散熱器,但是用大手裏劍3還不會超過高度。
https://i.imgur.com/S1sNuwC.jpg


甚至離側板還有一些空間,如果風扇剛剛好在側板,可能會造成非預期的風切聲。
https://i.imgur.com/YJzh4Vc.jpg


另外一側的空間就頗為寬裕,因為有 5700G 就先不需要顯示卡的支援了。前面說到 BB1 背板的開孔有多妙的巧合?
https://i.imgur.com/mtvCpbv.jpg


SSD 剛剛好貼齊開孔,是不是很棒!
https://i.imgur.com/3F9N2tv.jpg


另外還是要提一下 BB1 裡面附的 PCIe 延長線,這條 3M PCIe 延長線在之前使用時,直接可以穩穩妥妥直上 PCIe Gen4 ,完全沒問題。
https://i.imgur.com/mYZHzgE.jpg


完全都組裝好之後,透過一些簡單的測試,沒問題就雙手奉上給內人使用了。
https://i.imgur.com/iaCAWOM.jpg


使用 CPU-Z 驗明正身。
CPU: AMD RYZEN 7 5700G
MB: X570I AORUS PRO WIFI
RAM: Neo Forza FAYE DDR4 3200 8G*2
SSD: AORUS Gen4 7000s SSD 1TB
PSU: FSP DAGGER 650W
CPU Cooler: SCYTHE SCBSK-3000
https://i.imgur.com/iY24r83.jpg


AIDA64 Cache & Memory Benchmark ,如果使用比較好的 DIMM 或者頻率再超頻上去,成績會更為漂亮。
https://i.imgur.com/C5ALeR4.jpg


簡單透過 PCMARK10 測試整機的效能。
https://i.imgur.com/7fI0QKi.jpg


3DMARK 中的 CPU PROFILE 。
https://i.imgur.com/roVvvQx.jpg


透過 5700G 的內顯執行 3DMARK 的 FIRE STRIKE ,於 FHD 解析度下可以執行戰地風雲5,且 FPS 直超過 30 張。其實在有限的資源下調整畫質,內顯還是能夠一戰。
https://i.imgur.com/UNOGRmk.jpg


3DMARK 的 TIME SPY 的測試,點選 APEX 在 2K 的解析度也可以達到 FPS 30 張。
https://i.imgur.com/1lk9dAE.jpg


以 CINEBENCH R20 以及 R23 的成績,根據網路上的結果是很接近 i7-11700 ,但是功耗就肯定完全樂勝 i7-11700 。
https://i.imgur.com/6pGOVy1.jpg
https://i.imgur.com/3UFIZqP.jpg


順便也拿內人最愛玩的遊戲之一,糖豆人。可以順順的玩完一局,且 FPS 值都接近 50 張。
https://i.imgur.com/OWdYh2j.jpg


最後還是最終的目的,雖然不是甚麼高負載還是甚麼高畫質的遊戲,但就是希望在多開的環境下,主機不會太熱也不要太吵。 5700G 的溫度最高也才攝氏六十八度左右,而且透過大手裏劍3也不會有過於明顯的風扇轉速聲音。
https://i.imgur.com/3oQl97l.jpg


若要組一台 APU 恰好的主機,其實主機板拿 B550 就可以足以對應 APU 5000G 該有的實力,預算好好搭配選擇更佳且更高頻率的 DIMM ,也能讓內顯的效能發揮極致。另外還有一個缺點就是沒有支援 PCIe gen4 的通道,其實這點就見仁見智了,說實在也感受不出來那差異,尤其是日常的使用條件下。
整台主機組下來絕對不是最佳的 CP 值組合,畢竟是由手邊舊有零件以及限定的礦渣下組合而成,但內人根本不在乎這些,反正遊戲都可以順順玩,電腦主機不會熱不會吵,這樣就是好主機了!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在顯示卡難以入手的期間,有一顆含有內顯的 CPU 且效能也算是不錯的 5700G ,絕對不會失望。

酷優化老大 發表於 2022-2-20 19:25:38

AMD的內顯最佳DRAM應該是3600的
對內顯的效能發揮是有幫助的喔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讓 AMD RYZEN7 5700G 陪大家度過無卡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