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神翼 發表於 2013-2-5 05:33:34

[XF] 遊戲性能一決高下 教你過年期間挑選低價好平台



過年到了,不少朋友們總會趁著口袋裡多一些紅包或是年終獎金時更新自用的電腦平台。想把遊戲的特效全開,卻又不想花大錢嗎? XF這次針對廣大消費者在選購電腦時最常會遇到的平台陣營抉擇,以實際遊戲的方式記錄性能表現,讓大家的紅包、獎金都能花在刀口上。
p平台規劃
既然要將遊戲特效全開,那麼顯卡就不能選太差的,目前市場上最熱門的當屬 NVIDIA GeForce GTX 660 系列顯示卡。
這次選用的顯卡是華碩 GTX660 DirectCU II Top版,採用自行設計的Digi+VRM數位供電設計,並搭載DirectCU II散熱器,可穩定超頻也有效增加散熱效率。
Intel最新的CPU採用 Ivy Bridge 微架構,製程為22nm,內含第3代 high-K 金屬閘極電晶體,並結合 3-D Tri-Gate(三閘) 結構技術,可以節省超過50%的電能,並在低電壓時提昇37%的效能。
Intel這回派出的選手是 Core i3-3210 和 Pentium G2020,Core i3-3210 為雙核心架構,時脈設定為 3.2 GHz,搭配 Hyper-threading 超執行緒技術最多可同時容納4個執行緒,相當於擁有四核心的處理器效能;而Pentium G2020 也是雙核心架構但無 Hyper-threading 超執行緒技術,時脈設定為 3.0 GHz。此兩款CPU都內建具有 Smart Cache 智慧快取技術的3MB L3快取記憶體 。
目前通路上主要販售有Z77、H77、B75等三種7系列晶片組主機板,完整對應LGA1155封裝的 Ivy Bridge CPU,皆內建原生 SATA 6Gb/s 與 USB 3.0 介面,並能完全發揮 Ivy Bridge 核心的效能。
本次選用的華碩 P8H77-M Pro 主機板採用H77晶片組,為micro-ATX尺寸,支援完整的 PCI-E 3.0 高速頻寬(搭配 Core i3 以下的CPU僅支援 PCI-E 2.0)。獨家Digi+VRM數位電源控制技術可提供CPU和內建GPU足夠的電力,並有 GPU Boost 內顯超頻(當然本次測試有搭配獨立顯示卡,所以用不到此功能)及 USB 3.0 Boost 加速資料傳輸等實用功能。
AMD目前主力強打內建強大顯示晶片的APU,Trinity APU 可說是AMD奮力一搏的代表作,隨著製程技術精進,新一代Fusion平台的性價比有了不小的增長。
AMD則是派出A10-5800K和A8-5600K兩款APU來應戰,最高階的A10-5800K的時脈為 3.8 GHz,透過 Turbo Core 技術可加速至 4.2 GHz,並內建 AMD Radeon HD 7660D 繪圖晶片;稍低一階的A8-5600K時脈為 3.6 GHz,透過 Turbo Core 技術可加速至 3.9 GHz,並內建 AMD Radeon HD 7560D 繪圖晶片。這兩款APU在CPU的部分皆擁有4核心的處理能力以及4MB的 L2 Cache。
最新一代的APU採用 FM2 腳位,相對應有A85X、A75、A55晶片組,不過最低階的A55並未支援原生 SATA 6Gb/s 與 USB 3.0 介面。
華碩 F2A85-V Pro 主機板採用A85X晶片組,為標準ATX尺寸,擁有多達8個原生 SATA 6Gb/s 介面。採用雙智慧處理器的第三代Digi+供電設計,提供AMD平台APU、內建GPU及記憶體完整的供電控制,內建GPU還可與 AMD Radeon HD 6670/6570/6450 等舊版中低階顯卡串聯,達到較好的顯示性能。
許多電腦遊戲玩家應該都不太能忍受遊戲載入前花費的等待時間,SSD擁有超優異的讀寫性能,做為系統碟並將遊戲安裝於此可以大幅縮短載入的時間,讓玩家想玩就玩,通通不用等!
自從OCZ併購完成Indilinx以及PLX研發團隊之後,全新的 Barefoot 3 控制器就是從IC設計到韌體撰寫都由OCZ獨立完成。最新的 Vector SSD 為 SATA 6Gb/s 傳輸介面,採用Micron製造的 25nm ONFI NAND Flash 同步顆粒,配合 Barefoot 3 控制器與精良的韌體技術,可有效的提升寫入耐久度、可靠度還有更好的電源控制管理,啟動/待機功耗分別為0.9W和2.25W,都比機械式硬碟還要低。
至於記憶體目前建議只少使用DDR3-1600單條4GB*2達成8GB雙通道,以應付遊戲運行加上特效全開時龐大的資料量,當然預算許可的情況下升級成單條8GB*2也不錯。
這次測試選用全球第一大廠Kingstong生產的 HyperX Genesis DDR3-1866 4GB*2 Kit,內建的 Intel X.M.P.參數也可對應 AMD FM2 平台,以確保各平台在預設不超頻的情況下能有最好的性能表現。
p遊戲環境設定
Blizzard暴雪娛樂推出的遊戲可以說是目前全球最多人玩的,目前主力共有《StarCraft II / 星海爭霸2》、《Diablo III / 暗黑破壞神 3》和《World of WarCraft / 魔獸世界》三款遊戲。
《魔獸世界》最新一版的資料片《Mist of Pandaria / 潘達利亞的迷霧》已支援最新的 DirectX 11 繪圖模式,且為了因應龐大的資料量,遊戲主程式已升級至64位元。
以下的測試我們將解析度設定在1920*1200,並將遊戲支援的特效包括8倍反鋸齒、16倍非等向過濾以及各項畫面效果全部開到最大,以確定能夠充分壓榨CPU與顯示卡的性能。
現在小弟已經練滿90等一陣子,可以進軍大型團隊副本囉!
由於《魔獸世界》為MMORPG(大型多人連線角色扮演)遊戲,因此幾乎不可能在不同時間點出現完全一樣的畫面狀況,以下測試將使用遊戲內"隨機25人團隊副本"模式將外來干擾降到最低,並以Fraps軟體紀錄fps,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在25名玩家與副本頭目戰鬥戰鬥時,龐大而複雜的視覺效果是否會讓畫面遲滯。
選定的隨機附本為《恐懼之心:杉齊爾的夢魘》,總共有3個頭目,平均遊戲時間約為半小時。
p測試結果
FPS紀錄曲線
平均FPS表現
從以上兩張測試圖表可以看出華碩 GTX660 DirectCU II Top顯示卡在《魔獸世界》特效全開的情況下,畫面元件低負載時,無論在任何平台上最高都有 101 fps 左右,但進入副本戰鬥時,由於各種人物與法術特效充斥著整個畫面,極端考驗著CPU如何將這數量龐大的物件分配給GPU處理。FPS平均下來是 Intel Core i3-3210 最高,接下來是 Intel Pentium G2020,而且居然還贏過 AMD A10-5800K,最低則是 AMD A8-5600K。
我們另外使用 Intel Core i3-3210 的平台錄製了一段最終頭目"杉齊爾女皇"的戰鬥影片,建議在網路頻寬許可的情況下可將畫質選擇為"Original/原始影片",並使用全螢幕模式觀賞可獲得最佳的視覺效果。
C0BnEVoKo6Q
別小看這短短8分多鐘的遊戲錄影,檔案大小竟然有25.5GB,光是上傳到YouTube就花了將近8個小時!
要能在進行遊戲的同時錄製資料流量如此龐大的影片,且還保持如此遊戲的順暢度,Intel Core i3-3210 的處理性能和 OCZ Vector SSD 的高速資料傳輸絕對符合您日常娛樂所需。
p總結
目前這4顆CPU的通路售價如下:

Intel Core i3-3210NT$3,480
Intel Pentium G2020NT$1,880
AMD A10-5800KNT$3,600
AMD A8-5600KNT$2,990

若各自搭配H77主機板/A85X主機板,Intel平台組合與AMD平台組合之間的價格差異並不會太大(倒是 Pentium G2020 特別便宜),假如預算真的非常吃緊,選擇價位稍低的B75/A75主機板一樣也能發揮完整效能,也保有原生 SATA 6Gb/s 與 USB 3.0 介面。對照前面的性能測試成績,雖然AMD的APU平台內建顯示真的很威,但Intel平台才能讓獨立顯卡的性能不受限。另一方面由於 Intel Ivy Bridge CPU 挾帶22nm製程優勢,長時間使用下來都比 AMD Trinity APU 的32nm製程省電許多。看到這邊相信各位都能了解到,Intel低價平台在玩家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絕對是優質首選!

comtome 發表於 2013-2-5 21:25:02

ocz SSD真的超讚!!

MVPisKobe 發表於 2013-2-5 23:12:20

A10竟然餵不飽顯卡~

castor122 發表於 2013-2-6 00:06:39

AMD單核心效能太低了 如果遊戲能夠支援4核心 那AMD的多核優勢才會出來

羽神翼 發表於 2013-2-6 01:22:41

castor122 發表於 2013-2-6 00:0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AMD單核心效能太低了 如果遊戲能夠支援4核心 那AMD的多核優勢才會出來

魔獸世界在3.0巫妖王之怒的時候就已經支援多核心了唷~
而且大災變的時候主程式拉升到64位元層級,不可能不支援多核心:hug:..

lk072810 發表於 2013-2-6 06:16:35

感謝分享

ken19940605 發表於 2013-2-6 15:24:48

現在CPU便宜又強大

cowboyhat90 發表於 2013-2-6 16:21:38

I+N勝APU...不意外
想看看I+N V.S. APU+A家顯卡pk後的結果+總價
或是I V.S. APU PK

羽神翼 發表於 2013-2-6 17:11:56

cowboyhat90 發表於 2013-2-6 16: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I+N勝APU...不意外
想看看I+N V.S. APU+A家顯卡pk後的結果+總價
或是I V.S. APU PK

單論內顯,AMD APU 完勝 Intel 這個絕對沒問題。;P..
文中的測試方法主要是辨別平台是能否餵飽顯示卡,所以無論用N卡或A卡都會是相類似的情形。:hug:..
至於顯卡本身的強弱可以參考 XF顯示卡比較系統,再自行參酌現行售價即可。:L..

j081257 發表於 2013-2-8 16:02:55

看來APU只剩下內顯了...qq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XF] 遊戲性能一決高下 教你過年期間挑選低價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