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回顧一下STRIX這三年的過去︰
華碩的 STRIX 應該已經蠻多玩家或使用者都認得這個品牌
最早出現的應該算是周邊鍵盤滑鼠還有耳機
而板卡產品從 2014 年的梟鷹顯卡系列開始
最知名的產品莫過於 STRIX GTX970 跟 STRIX GTX980
到了 2015~2016 這段期間 STRIX 被慢慢的定位為主流的GAMING電競系列
從 2016 開始,經典的梟鷹圖像正式被拿掉
正式併入 ROG 玩家共和國旗下的子系列 STRIX
STRIX 首款主機板是 ROG STRIX X99 GAMING 不過仍屬於高端定位並不便宜
到了 2017 配合 Intel Kabylake 發布 STRIX 系列開始下放
並且取代原本的 Pro Gaming/AURA 系列
成為 ROG 系列的一分子
價格跟定位都面向主流中間玩家跟入門中上使用者
首發款 ︰STRIX Z270E/F/G/H 還有一片未登場的 ITX 版本
如果是 ATX 尺寸愛好並講求完整規格+擴充性+價格定位+五年保
STRIX Z270F 這片是6K以下熱門首款,用料+規格都偏中上的Z板
這次KBL除了空冷超頻幅度上升,時脈不斷衝高
最實用的PCI-e線數增加,板載最少可以支援兩組 M.2
且支援 Optane 技術,雖然這個技術不知何時能量產問世
拿i5K跟板預算平衡,衝高時脈
STRIX Z270F GAMING 的包裝沿用跟 STRIX X99 GAMING 相同風格
彩盒背面特色︰AURA RGB 發光 / 新版的 SupermeFX音效技術
3D列印模組擴充支援/雙M.2
滿滿的配件︰ROG名牌/擴充排線/擋板等裝機必備配件
RGB LED 外接擴充排線
NVIDIA GTX1070/1080 系列 HB 橋接器簡易版
Cablemode 的折價卷
ROG 線材標示貼紙
機殼信仰貼
STRIX Z270F GAMING 本體 黑偏灰的設計
ROG 敗家之眼散熱片菱格紋,但不會發光
STRIX+爪子造型的散熱片設計 + 10Phase 設計
SATA 擴充共6組,以中階板來說已夠用
兩組M.2支援x4頻寬,可組RAID
板載PCI-ex16共三組頻寬x16 /雙卡x8+8 / x4 / PCI-e x1四組
新版的SupermeFX 120db音效+全日系電容
後I/O罩+三顯輸出 USB3.0x4 保留PS/2 一組 3.1TypeC+A
配合AUR RGB屬性,特別預留兩組RGB外接燈條的設計更彈性的改裝空間
一組5Pin風扇延伸插座擴充
ROG面板沿用針腳/機殼U3 19Pin,因為是主流中接款未導入TypeC新規
0︰實測平台主要元件參考︰0
Intel Core i5 7600K盒裝正式版
利民真魂 TS140 Direct 纖細版
G.SKIll DDR4-2400 8Gx2
Crucial MX300 SSD
效能部分︰空冷狀態下i5輕鬆4.7Ghz以上@1.35V
如上個水達到5.0Ghz也不是難事
CPUMark99 @844
CPUM Benchmark @30332
Cinebench R15 單核/多核效能
已超越4770K
ROG 官方測程分數
PCMark 總分
一堆新改版的ROG光碟附贈的板載軟體
不過 AI Suite 3 還停在第三代,應該要改版號才對
SonicRADARIII
SonicSTUDIOIII
GAMEFIRST IV
幾乎都是偏遊戲類應用的板載軟體
新附贈實用實況/線上遊戲整合平台軟體Overwolf
只可惜預設語言沒有繁體中文
燈光控制部分,一樣是ARUA的介面
支援內建燈光+外接擴充燈條的同步控制
如果有STRIX的顯卡或者周邊也可以同步設定
不過中文化還不夠完全,或許要等後面出新版
AURA Sync 效果 STRIX Z270F GAMING 會發光的區域沒有很大
最明顯的就是I/O後面的罩子上方區的區塊
不論是裸測或者裝在機殼內都非常明顯
亮的恰到好處,讓想要有點光汙染又不求太嚴重的話折衷設計
STRIX Z270F GAMING 心得︰
價格在6K以下,有點像之前的Ranger遊俠系列,但卻沒有ROG本系列那樣高貴
整體擴充性跟造型都有很大的改變,且在台灣也是五年保固跟TUF平起平坐
完全面向遊戲玩家市場的取向定位+針對預算平衡的選板玩家
規格全面到位+改裝的擴充性,且附上遊戲玩家
會需要的軟體以及板載介面軟體
有完全站在遊戲玩家需求的考量為設計出發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