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panther0204
查看: 12478
回復: 3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UP-01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SUP-01緊湊佈局,“直”而強大(Compact Power, Redefined Layout) ...

Micron Crucial T705 Gen5 SSD 玩家開箱體

挑戰極限 再創顛峰無懼的速度正等著您 我們最快的變得更快了無懼的速 ...

A3-mATX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簡約時尚設計 26.3L 微型機箱 [*]側板和頂板採用鋼網設計 [*]可 ...

PURE WINGS 3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PURE WINGS 3卓越效能,安靜散熱 Pure Wings 3 是 be quiet! 的主流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雅】(2/6補上上機測試)拖很久的Zalamn TNN 500AF 囧rz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本帖最後由 panther0204 於 2010-2-6 01:29 編輯

記得好久以前到地瓜大店裡的時候,展示桌的旁邊總有個龐然大物,靜悄悄的不出一點聲音,甚至坐在上面都不動如山,後來展示機被一再更新,這機殼就被堆在角落長香菇去了

在成為地瓜嫂的專屬座椅前,特別跟地瓜大情商借來拍拍照,做個小測試,至於好與壞就請各位手下留情,只能說小弟不才  XDD


相信各位對於Zalman的東西一定不陌生,從CPU到顯卡的散熱器,相信也看過站上零零總總的測試,要對zalman的東西不認識,實在是很難

這次要介紹的是它的機殼,Zalman TNN 500的進化版-TNN 500AF,是已經停產的東西,但弟一直覺得這機殼還是很厲害,因為光是重量就足以讓我面紅耳赤,整個夠份量

廢話還是少說,請各位直接先看圖吧

前視圖
001 (中型).JPG

TNN 500AF
002 (中型).JPG

Zalman
003 (中型).JPG


先來看一下配件有啥
外盒
004 (中型).JPG

打開嚕,東西還真不少
005 (中型).JPG

由左至右(24pin電原延長線,遙控器,機殼側板鑰匙,電源線,IDE排線)
006 (中型).JPG

由左至右(說明書,遙控器說明書,硬碟散熱器簡介,遙控器安裝光碟)
007 (中型).JPG

北橋散熱器(含導熱管)
008 (中型).JPG

導熱管管徑為5mm
009 (中型).JPG

顯卡散熱器和導熱管
010 (中型).JPG

導熱管管徑為6mm
011 (中型).JPG

顯卡散熱器
012 (中型).JPG

散熱塊正反面
013 (中型).JPG

014 (中型).JPG

顯卡記憶體散熱片,螺絲和絕緣墊片
015 (中型).JPG

CPU散熱器組
016 (中型).JPG

導熱管管徑為6mm
017 (中型).JPG

導熱塊上方
018 (中型).JPG

導熱塊下方(與cpu接觸面)
019 (中型).JPG

溝槽
020 (中型).JPG

478腳位的配件
021 (中型).JPG

775腳位的配件
022 (中型).JPG

AMD腳位的配件(754/939/940)
023 (中型).JPG

MOSFET散熱塊(官方稱之為"傳熱通過後置式熱塊")
024 (中型).JPG

大家對這好奇吧,當初也是很好奇是啥,一問之下才曉得,原來這是貼在板子MOSFET後面與機殼中間,用來導出MOSFET的熱量

其他如HDD之類等螺絲的配件
025 (中型).JPG


再來看一下機殼各個角度的圖
鳥瞰圖
026 (中型).JPG

上面可以再加裝兩個12CM的風扇,只是需要先將上面的地方拆下來
027 (中型).JPG

拆下來的地方
028 (中型).jpg

把手也可以拆下,下方機殼內部用螺絲固定
029 (中型).JPG

面板左右等角圖
030 (中型).jpg

打開後
031 (中型).jpg

面板開關
032 (中型).jpg

安全說明
033 (中型).JPG

安全通告
1.確保本系統遠離熱源和直接日曬
2.這個單位應放置在一個平面,水平和固體表面
3.始終關閉操作系統和交流開關拆卸前關閉
4.確保本系統在直立位置時,交流電源上
5.勿將此機殼置放在潮濕或有液體的地方
6.開機時,請避免再安裝任何硬體到系統內
7.開機前請將輪子固定住以免滑動
8如果機殼要長途運輸,請放在原本的包裝盒中或可以將機殼穩定安置的箱子中
9.運輸途中小心撞擊或落地
注意
當機殼側躺時別啟動電源

機殼設計理念和規格
034 (中型).JPG

TNN 機殼系列是全球第一個專門為高階玩家設計的"零噪音"電腦機殼,採用熱導管導熱技術,熱源聯繫(HSC)的發電技術,高壓鑄造擠壓而成,
靈活的安裝結構(柔性製造系統)設計開發的尤西科技有限公司
1.尺寸:400(L) x 286(W) x 597(H) mm
2.總重量:26KG
3.電源(保護功能:過電壓保護(OVP);低電壓保護(電機LVP);過電流保護(OCP);短路保護(SCP);交流低壓保護
1)輸入電壓:AC 100~240V
2)最大輸出:400W
3)外型尺寸:ATX 12V
4)轉換功率: 滿載下80%轉換功率
5)輸出電壓: Max Load +3.3V 20A, +5V 20A, +12V1 18A, +12V 1.6A, -12V 0.8A, -5V 0.3A, +5VSB 2A
4.CPU散熱器:ZMC-6HB(導熱效果:150W)
5.顯卡散熱器:ZMV-3HA(導熱效果:75W)
6.北橋散熱器:ZMN-1HA(導熱效果:20W)
7.硬碟散熱器:ZM-2HC2 多導管硬碟散熱器(11根導熱管)

前方I/O面板
035 (中型).jpg

最上方是搖控器接收處,由左至右-電源開關,重新啟動,電源和硬碟指示燈,機殼內部LED燈開關
036 (中型).JPG

036(1) (中型).JPG

由左至右-MIC和音緣孔,USB1~4,1394和1394B傳輸介面
037 (中型).JPG

面板上下方挺特別的設計
038 (中型).JPG

038(1) (中型).JPG

039 (中型).JPG

左側板(上面很多螺絲有不同的用途,後面再來介紹)
040 (中型).JPG

右邊(這邊無法拆下,因為一拆就等於將整個機殼拆開,由於只有一人無法完成拆解,就不拆了XD)當然這邊的螺絲也少很多
041 (中型).JPG

機殼後方
042 (中型).jpg

042(1) (中型).jpg

PUS接頭
043 (中型).JPG

後方還可以再加裝一顆12cm的風扇
044 (中型).JPG

當熱設計功率的CPU是100W或更高,可安裝1000~1200rpm低轉速的靜音12cm風扇

側板防盜鎖
045 (中型).jpg

046 (中型).JPG

046(1) (中型).JPG

機殼開啟指示
1.先降低右方側板腳輪,固定機殼
2.打開前門
3.打開防盜鎖
4.轉開左方側板螺絲
5.打開左側板

後方顯卡,音效卡等子卡固定處
047 (中型).JPG

打開後
048 (中型).JPG


既然這個機殼都26KG的大分量,相信平常移動的時候,是不太可能用搬的,除非你有著強健的體魄可以抱著跑,不然也都是用腳輪來移動 XDD
移動時
049 (中型).JPG

固定時
050 (中型).JPG



最後來看一下機殼內部,還有一些小地方
機殼側邊
051 (中型).JPG

這個開模一定花不少錢,相信散熱效果也一是一級棒!!
052 (中型).JPG

053 (中型).JPG

側板開關時的定位銷
054 (中型).JPG

側板固定螺絲
055 (中型).JPG

螺絲孔採用防崩牙設計
056 (中型).JPG


側板打開後
057 (中型).JPG

光碟機和硬碟架
058 (中型).jpg

059 (中型).JPG

PUS延長接頭
060 (中型).JPG

PUS TNN400APF-V2
061 (中型).JPG

詳細規格
062 (中型).JPG

前方面板內部
063 (中型).JPG

接換面板連接圖
064 (中型).JPG

I/O端子接口
065 (中型).JPG

內部高亮度(藍色)LED燈
066 (中型).JPG

067 (中型).JPG

內部一覽
068 (中型).JPG

CPU導熱塊A B
069 (中型).JPG

070 (中型).JPG

VGA導熱塊
071 (中型).JPG

北橋導熱塊
072 (中型).JPG

073 (中型).JPG

北橋導熱塊可依版子北橋設計位置不同做變更
074 (中型).JPG

075 (中型).JPG

機殼底部下方可再加裝2顆12cm的風扇
076 (中型).JPG


測試方面的數據會盡快補上
==================================================================================
==============================================================
2/6號補上上機測試

這邊先跟各位說聲抱歉,這次拖了那麼久才把上機和測試PO出來^^"

這邊用我原本使用的機殼-小正義大作的裸測平台做比較,再來坐上機之後的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E2180
MB:MSI 945GCM5-F V2
RAM:Team DDR2-800 1G*2
VGA:精星2600PRO
POWER:振華400W模組化(無80PLUS)
散熱器:Zalman CNPS7500
硬碟風扇:VIZO SF12025 12公分靜音風扇
小正裸測平台

測試軟體:

CPU-Z 1.53.1
EVEREST 5.30.1999
HWMonitor
IBT
FurMark

室溫(這地方小弟覺得有點尷尬的是,我剛好放在裸測架旁邊,所以溫度多少有受到影響)
001 (Custom).JPG


先跑IBT-3圈
002 (Custom).jpg

003 (Custom).jpg

HWMonitor溫度
004 (Custom).JPG


因為IBT只有燒到CPU和記憶體,所以這邊在加上FurMark來燒顯卡

IBT-3圈加上FurMark
005 (Custom).jpg

006 (Custom).jpg

007 (Custom).jpg

HWMonitor溫度
008 (Custom).JPG


準備上機

硬碟的防震螺絲,可以讓你所在四個點已達到吸震效果,不過由於只有兩顆,這邊放棄直接鎖上硬碟架
009 (Custom).JPG

硬碟上去後,左上角鎖上的是接地線
010 (Custom).JPG

三顆硬碟和光碟機鎖上後的樣子
011 (Custom).JPG

裝上機殼
012 (Custom).JPG

鎖上接地線
013 (Custom).JPG

接地線位置
014 (Custom).JPG

硬碟和光碟機都鎖上的樣子
015 (Custom).JPG

016 (Custom).JPG


緊接著先上顯卡的散熱塊,先將原本散熱器拆下
017 (Custom).JPG

將附上的記憶體散熱塊貼上(剛剛八個全貼上XD)
018 (Custom).JPG

019 (Custom).JPG

因為有兩種距離的散熱塊,所以要量一下孔距,決定該上哪一個散熱塊(實際孔距是43mm)
020 (Custom).JPG

第一塊孔距是38mm,所以不適合
021 (Custom).JPG

第二塊孔距是43mm(太好了,一直很擔心無法上去)
022 (Custom).JPG

鎖上去後
023 (Custom).JPG

024 (Custom).JPG

025 (Custom).JPG


下面是我去電子街找好久的雙面導熱膠,可惜只找到這幾種,看來下次只能網路上買了,
但這邊要抱怨一下,3M的為啥這麼難找XD
026 (Custom).JPG


找導熱膠位的就是給其他散熱塊用的
比如說北橋!!
027 (Custom).JPG

這是我目前在用的北橋散熱器Zalman ZM-NBF47
028 (Custom).JPG

拆下後
029 (Custom).JPG

先將北橋導熱塊貼上
030 (Custom).JPG


由於我本來目前就是用Zalman的CNPS7500 CPU散熱器,所以可以保留原扣具
031 (Custom).JPG

先將主機板裝上機殼
032 (Custom).JPG

先將機殼上的導熱塊拆下
033 (Custom).JPG

先裝北橋的導熱管
034 (Custom).JPG

035 (Custom).JPG

結果...我的24PIN供電卻卡到,如果要裝24PIN就沒法裝導熱管,裝導熱管就沒辦法接24PIN(這哪招阿= =)

於是只好將主機板原廠的北橋散熱塊換上,藉此希望能貼上導熱塊由導熱管導熱出去,
這招是原廠說明書教我的XD
036 (Custom).JPG

037 (Custom).JPG

北橋裝上後
038 (Custom).JPG


接著是顯卡
039 (Custom).JPG

顯卡散熱塊可以隨顯卡去調整位置
040 (Custom).JPG

將顯卡散熱塊拆下看看,與機殼接觸面也是要藉由散熱膏去增加導熱效果
041 (Custom).JPG

042 (Custom).JPG

裝上後的樣子
043 (Custom).JPG

044 (Custom).JPG

045 (Custom).JPG


最後則是CPU散熱器的安裝
(一開始以為很快,最初就先把CPU的散熱膏先點上去,結果等到我要裝的時候,MX-2已經整個流到CPU下方了...囧rz)

CPU散熱塊,只有這地方有上些許的MX-2,至於其他的都是Y500先生幫忙,因為他已經去掉半罐了
046 (Custom).JPG

047 (Custom).JPG

048 (Custom).JPG

看好導熱管位置,將散熱塊和導熱管放上鎖好
049 (Custom).JPG

050 (Custom).JPG

最後將所有電源接上
051 (Custom).JPG


不過我似乎散熱膏上太多,以至於固定鎖上的時候,一堆白色的...Y500都變成奶油擠了出來(覺得噁心的人,這邊小弟先跟您說聲抱歉)

緊接著燒機測試

室溫(大中午的,溫度竟然比晚上還低= =)
052 (Custom).JPG

先跑IBT-3圈
053 (Custom).jpg

054 (Custom).jpg

HWMonitor溫度
055 (Custom).JPG



IBT-3圈加上FurMark
056 (Custom).jpg

057 (Custom).jpg

058 (Custom).jpg

HWMonitor溫度
059 (Custom).JPG


等這一切測完的時候,我才發現MOSFET散熱塊竟然忘了貼上,而且北橋散熱器也熱到不行;
硬碟因為採被動式的散熱,加上位置在PSU上方,導致硬碟溫度上升約十度,
於是又將板子拆下,重新再來一次...

MOSFET散熱塊
060 (Custom).JPG

貼上主機板後方,主要大概貼在供電或晶片組位置
061 (Custom).JPG

緊接著順便上一顆風扇做排風(AC-F12PRO PWM 黑色舊版)
062 (Custom).JPG

再來一次上機圖XD
063 (Custom).JPG


室溫就沒涼了,感覺上我涼了也不準了XD
先跑IBT-3圈
064 (Custom).jpg

065 (Custom).jpg

HWMonitor溫度
066 (Custom).JPG


IBT-3圈加上FurMark
067 (Custom).jpg

068 (Custom).jpg

069 (Custom).jpg

HWMonitor溫度
070 (Custom).JPG


數據整理
071.JPG


看完測試數據後,其實一開始第一次的上機,看到CPU溫度的時候覺得還好,不過因為我的是小羊,
所以沒辦法將CPU散熱塊的效能完全發揮出來,變成上機後反而溫度有上升的現象
但是顯卡溫度的壓制能力真的讓我嚇到了,待機和燒機之下足足壓下了20度有了!!!

後來再增加MOSFET散熱塊和AC的PWM靜音風扇後,CPU的溫度足足壓下來有5度,顯卡的溫度又降下了2度,
或許CPU方面是因為增加了MOSFET導熱塊的關係,更迅速的將CPU的熱導到機殼上,加上AC排風扇的幫助(排風)
而且AC風扇也因為CPU溫度本身就不高(吃PWM),所以也是整個呈現安靜的狀態,甚至達到無聲無息,
需要將整個耳朵貼在出風口,才有辦法聽到聲音

另外,硬碟方面因為不像之前有一個12CM風扇再吹,但也因為AC排風扇的關係,溫度有降下2度左右,
顯卡方面也因為風扇的關係,溫度有降了下來,雖然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測的時間關係,
但這效果卻讓我非常滿意!!

這咖機殼測試先到這邊告一段落,畢竟跟地瓜球大借測那麼久了,不快點歸還可是不行的,
不過呢...因為這咖也很特別,有類似IMON的功能,可以透過遙控器去操作,如果這兩天還有時間,
會在補上來給各位,如果沒有的話...就表示它回家啦>"<

這邊感謝地瓜球@超頻小舖借測,還有站上其他大大的幫忙^^
2#
jaycccca 發表於 2009-12-31 11:42:10 | 只看該作者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复杂的机壳了.....好强大... 连线路怎么铺排都有教....还送散热片.......多少钱呢?
3#
 樓主| panther0204 發表於 2010-1-6 02:20:27 | 只看該作者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复杂的机壳了.....好强大... 连线路怎么铺排都有教....还送散热片.......多少钱呢?
jaycccca 發表於 2009-12-31 11:42


上大陸那邊拍賣看是差一塊破萬...(人民幣)
4#
wanst 發表於 2010-4-5 11:55:26 | 只看該作者
好霸氣的機殼!散熱加強完整性很足夠,光看就流口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6-9 19:51 , Processed in 0.153871 second(s), 3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