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AllenWang
查看: 6025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UP-01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SUP-01緊湊佈局,“直”而強大(Compact Power, Redefined Layout) ...

Micron Crucial T705 Gen5 SSD 玩家開箱體

挑戰極限 再創顛峰無懼的速度正等著您 我們最快的變得更快了無懼的速 ...

A3-mATX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簡約時尚設計 26.3L 微型機箱 [*]側板和頂板採用鋼網設計 [*]可 ...

PURE WINGS 3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PURE WINGS 3卓越效能,安靜散熱 Pure Wings 3 是 be quiet! 的主流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輕薄沁涼再進化,ENERMAX ETS-T40F-BK開箱評測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AllenWang 發表於 2015-8-14 00:25:05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I.前言-處理器日新月異,散熱器也應與時俱進
   近日甫上市的i7-6700K,效能、製程甚至是超頻性都來到了新的頂點,而其出售方式為盒裝CPU並不附贈散熱器,筆者認為這應該也是可以理解,畢竟這幾年i7消費級旗艦的TDP,從IvyBridge時代的77瓦一路躍升到如今的91瓦,再加上拿到這顆K級CPU,你說不超頻肯定是玩笑話,得到這樣的CPU沒有一個人不想試試看他的能耐,而這時intel所附贈的一般散熱器,想必就形同雞肋了。
   而要為這顆頂級旗艦挑選一顆合適的散熱器,勢必要輕薄、短小才能避免主機板彎板與機殼不相容的問題,勢必要擁有極高的解熱能力才能負擔超頻所帶來的高熱,勢必要擁有相當的CP值,這才會是玩家首選,今天要介紹的就是級這些優點於一身的ENERMAX FTS-T40fit系列,這顆ENERMAX最新推出的散熱器相容最新的LGA 1151腳位,要來鎮壓6700K可說是再適合不過了,至於為何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II.一代經典,後繼者是否能沿襲榮耀?

    還記得筆者當時為了要駕馭飛龍六核心處理器,四處請教前輩推薦的散熱器,而當時前輩們一致推薦千元出頭的ETS-T40系列,高解熱能力又便宜,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可見T40系列在當時也創造了一代經典,如今一代經典的T40系列,在ENERMAX官網也成了歷史產品,而新推出繼任的ETS-T40fit系列,與前者有何差別呢?開箱之前就先來看看這款繼任的T40fit系列與前代的差別!
下圖可以看到T40fit系列共有四款散熱器,筆者拿到的是ETS-T40F-BK
01.PNG

先來看看外觀差別吧,左為舊款T40-TB、右為T40F-TB,可以看到新款T40F較舊款更薄,縱使更輕薄4跟6mm的銅導管依舊是少不了的,而風扇扣具也從過去的鐵絲,改為了1-Clip風扇支架在安裝上更
穩固、更容易,也更加美觀,當然新款T40F也支援兩顆風扇這部分將在開箱時在詳述。
t40-tb_b.jpg
T40F-TB_a.jpg


   看完了外觀差異,來看看實際大小吧,左為舊款T40-BK、右為新款T40F-BK,可以看到更輕薄真的不是錯覺,雖然T40F比起T40高了1.6mm,但是整個塔體本身卻大幅了瘦身了,而重量當然也是大大的減輕了,從原本舊款的610g降至羽量級的460g,更降低了對主機板的負擔,但是有人一定會問減肥了這麼多,解熱能力是否也會跟著降低呢?


   這應該是多慮了,舊款T40的熱阻值僅0.09°C/W ,新款T40F熱阻值卻來到了0.117°C/W ,且官方稱擁有180瓦的解熱能力,足夠應付絕大部分市面上的CPU,當然最新的i7-6700K也只是小菜一碟。

III.開箱-簡單上手,輕鬆安裝

   說了這麼多,接下來就來實際開箱測試,讓大家可以只知道他的能耐。
T40fit-BK的包裝,標明了是ETS-T40fit系列
DSC_0002.JPG


一側有多國語系的簡單介紹
DSC_0003.JPG

另一側則是有官方規格表,不過只有英文
DSC_0005.JPG

後面則是標註上了產品特色
DSC_0004.JPG

俯視一張,整體包裝真的不大
DSC_0006.JPG

Open~一打開可以看到被穩穩保護好的T40F-BK
左邊色的盒子就是配件盒喔
DSC_0007.JPG

除了穩定的塑膠套外,裡面內容物有散熱器本身、配件盒跟說明書,還有一條風扇降壓線
DSC_0008.JPG

配件盒打開是四包夾鏈袋,由左而右是,強化背板、固定的螺絲、固定散熱器的扣具以及風扇扣具
若是想要安裝第二顆風扇的朋友,只需要把風扇鎖上扣具,就可以直接卡上散熱器,一樣方便但是卻比起前代的鐵絲更加牢靠喔
DSC_0009.JPG

散熱器本體來一張~ 使用的是12cm的靜蝠風扇
DSC_0010.JPG

底部來一張,可以看到HDT設計,還有四根6mm的銅導管,就算塔體變的輕薄,用料依然不馬虎
DSC_0014.JPG

背面來一張,如果有需要的人可以在背面使用扣具在加一顆12cm的風扇
DSC_0015.JPG


好的大致外觀看完後就要進入安裝了,既然號稱有180瓦的解熱能力,我們當然也不能請一個泛泛之輩來,這樣就太小看T40fit了,所以這次特別使用了遠近馳名的噴火龍"奔騰D",想必有點資歷的玩家肯定知道,在當時雙核心甫推出的年代,intel推出的這款奔騰D,之所以稱為噴火龍因為全系列的TDP皆為95瓦~130瓦不等,而今天請到的是95瓦的奔騰D 945,若是T40fit能成功壓制這頭噴火龍的熱量,那麼i7-6700K與AMD的FX系列應該也是輕輕鬆鬆~
DSC_0001.JPG

使用的主機板是P5KPL-AM,照著說明書先上了背板
DSC_0017.JPG

散熱膏使用的是裡面附贈的
Dow Corning® TC-5121
DSC_0019.JPG

四周點上豆狀,然後把支架放上去
DSC_0022.JPG

放上去之前記得把薄膜撕下喔,注意在安裝塔體的時候要先卸下風扇喔
DSC_0021.JPG

安裝好後再把風扇扣上
DSC_0026.JPG

底部細節,可以看到與記憶體完全不會干擾
DSC_0023.JPG
DSC_0024.JPG

然後背板安裝好的樣子
DSC_0025.JPG

IV.上機實測-高超效能,繼任T40名正言順
終於來到了上機實測,我想肯定有部分讀者看到現在會想,塔體縮小這麼多,散熱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這部分就讓數據證明一切吧!!!
測試平台
CPU:奔騰D 945
MB:ASUS P5KPL-AM
RAM: DDR2-800 2Gx2
HDD:Seagate 160G 7200rpm
為裸測環境,冷氣房室溫25度C,除散熱器外無主動氣流吹拂
OS:Windows 10
Software:AIDA OCCT
先來看到OCCT使用CPU:OCCT模式燒機一個小時
2015-08-13-19h34-Temperature-CPUTIN.png

不用懷疑你的眼睛,T40fit竟然將有噴火龍支撐的奔騰D壓制在37~38度C之間,筆者本來也不相信這個結果,反覆測試多次後結果都相仿,這解熱能力的確讓人歎為觀止啊.....
接下來使用AIDA系統穩定性測試長時間燒機

02.png

總計燒機6小時多,而溫度也有效壓制在42~43度C,雖然比起OCCT的測試結果高了5度C左右,不過這應該跟使用的感測器與燒機方式不同有關,不過無論是事前者的38度C獲釋後者的43度C,對於CPU而言都是相當低的溫度啊!!!

V.結語-輕薄沁涼再進化、縮小減重不滅威風
   這顆散熱器的效能,筆者認為絕對能打破大家對於塔型散熱器的迷思,雖然T40fit的高度仍維持在16cm左右,對於機殼相容性而言的確稍嫌不足,不過在記憶體相容性下在這次的塔體縮小後,讓整個塔體距離記憶體有相當的距離,即使使用大型的超頻記憶體也完全不用擔心干涉的問題。
  這次測試中完美的壓制了高達95瓦的奔騰D 945,我想經過這個測試也足夠證明對於僅91瓦的i7-6700K以及AMD數款的FX CPU在熱度壓制上是一定足夠,而在平台相容性上,兼容Intel、AMD目前所有主流腳位,本次使用的LGA 775腳位也能完美相容,更別說新上市的LGA 1151,在平台兼容性上T40fit做的相當不錯。
還要提的一點是在安裝上真的相當容易,只要照著說明書的步驟走,一步一步組裝起來,重點是除非你要加風扇,不然安裝中過程完全不需要任何工具,無論是背板還是底座,所有螺絲都設計為可以手轉,這樣的便利性也算是一個加分的小細節。
  從T40到了T40fit,我們看到了技術的進化,縱使塔體縮小了這麼多,解熱能力不減反增,在小細節的改進上也做的相當不錯,從散熱鰭片上的防鏽烤漆到全新的風扇扣具,一在在的顯示ENERMAX對於散熱器的重新詮釋,用更小更輕的塔體來做到更好的散熱效果,這也值得其他空冷大廠借鏡,而苦尋不著Skylake-S平台散熱器的朋友,這款ETS-T40F-BK值得參考喔。


By Efficacy Unlimited
    本文之轉載皆已經作者同意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6-8 16:14 , Processed in 0.082818 second(s), 3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