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ohmybear
查看: 23864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Uniface RGB機殼 玩家體驗分享活動

性能即是一切 與 Uniface RGB 中塔機箱探索效益和性能的完美平衡, ...

T5 EVO 移動固態硬碟 玩家體驗分享活動

自信無懼 生活帶著你遨遊四方。高性能的 T5 EVO 在工作、創作、學習 ...

ZOTAC 40 SUPER顯示卡 玩家開箱體驗活動 --

頭獎 dwi0342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86366-1-1.html ...

FSP VITA GM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符合最新 Intel ® ATX 3.1電源設計規範 [*]遵從 ATX 3.1 推薦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機殼類 Cases] [開箱] CM MasterBox 520 Mesh 中直立式機殼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ohmybear 發表於 2022-9-14 22:48:54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秉持著對機殼的熱愛,今天又要來開箱機殼啦!
來自酷碼科技,Cooler Master 的 Masterbox 520 Mesh!

Masterbox 520 Mesh 為Cooler Master Masterbox中直立式系列機殼家族中的新成員,從型號就能看出對於Mesh網狀散熱孔的熱愛(誤)。

Masterbox 520 Mesh(以下簡稱520 Mesh)係依Masterbox MB520為基礎進化而生,顧名思義採用Mesh網狀通風孔,除了強化散熱外細節也經過改良精進。先表列機殼參數及硬體支援性如下,各部分細節照慣例還是邊開箱邊了解吧。

型號/顏色:MB520/具備黑白二色外觀可選
材質:網孔、金屬、ABS、塑膠、鋼化玻璃
尺寸/體積:深度502 x 寬度210 x 高度498mm (包含突出部位)/容量50L
主機板支援:Mini ITX、Micro ATX、ATX、SSI CEB、E-ATX*, (*最高 12" x 10.7" 主機板)
擴充槽及硬碟架:PCI 擴充槽x7個、3.5" 硬碟x2個、2.5" 硬碟x3個
預裝風扇及配件:CF120 ARGBx3、ARGB 燈校/風扇集線器
風扇支援:上方3 x 120mm/2 x 140mm、 前方3 x 120mm/2 x 140mm、後方1 x 120mm
水冷支援: 上方120mm/140mm/240mm/280mm/360mm (建議安裝厚度55mm)、前方120mm/140mm/240mm/280mm/360mm、後方120mm
CPU 散熱器支援高度:165mm
電源供應器支援長度:200mm (建議安裝 170mm)
顯示卡支援長度:410mm
保固::2 年

包裝採用牛皮紙色及黑色字體單色包裝,正面標示型號及顏色,背面則是多國語言特色功能簡述,沒有爆炸拆解圖。





本次為黑色版本的520 Mesh,一邊側板為玻璃,另一側為金屬。機殼尺寸為深度502 x 寬度210 x 高度498mm,體積約50L屬於稍微偏大的中直立式機殼。





正面及背面部分,520 Mesh 前面板為金屬製Mesh網孔,預裝3顆12CM ARGB風扇,後方排風扇為12cm規格,架構為現今流行的電源下置設計。



520 Mesh 除了正面細緻的金屬網孔外,面板左右側長條進氣部分也裝有PVC材質洞洞濾網。



面板可整片拆下,或許是為了進風順暢考量只以洞洞板阻絕灰塵,內部無裝設額外濾網。



上方IO從左至右為TYPE-C 10Gbps (如果主板為20Gbps 接口,前面板速度應該也能到20Gbps)、USB-A 5Gbps、CM LOGO形狀電源按鍵、綜合音訊/麥克風接口及燈效切換開關、HDD燈號。
註:如果不使用內建的燈效控制器,IO處的燈效切換開關可作為系統重置按鍵。

上方IO與前面板獨立,不受拆除前面板影響,不用擔心拆除前板還要拖著IO線。



機殼上方與下方一覽,上方設有整片磁吸護網,可支援3顆12cm風扇或2顆14cm風扇,且有往機殼外側偏移避免安裝14cm風扇或冷排時干涉主機板上元件。

底部電源處設有後抽式尼龍濾網,前方為3.5吋硬碟架位置,依固定位置判斷有兩段調整空間。



玻璃側板為無開孔設計,後方採用手轉螺絲固定,拆除螺絲後向外一扳即可拆下玻璃側板。

雖然都建議機殼平躺後再拆除玻璃側板,但如果不信邪非要機殼立著的時候拆除,520 Mesh的玻璃側板下方還有金屬機構勾住機殼底部,開啟後玻璃側板會斜掛在機殼上,降低直接落地爆破的風險,這點小細節給予加分。



玻璃側板上方使用碰珠卡扣固定,前後兩顆加上尾部手轉螺絲,底部還有整條金屬結構,讓側板穩定安裝於機殼上。



接著是機殼內部,屬於常見的架構及空間安排,稍微缺乏驚喜。
520 Mesh支援ITX、M-ATX、ATX及部分規格的E-ATX主機板(最高 12" x 10.7"),但安裝E-ATX主機板時可能會干涉電源線材出線孔,個人還是建議至多安裝標準ATX主機板即可。



在電源遮罩前方發現「由Cooler Master設計」的一排小字,是有沒有必要這麼低調...



主機板及顯卡電源線材出線孔有裝設防刮橡膠,出線孔與前方風扇中間位置目測只有在背面設有整線用的束線或魔鬼氈安裝位置,無其他功能。

以520 Mesh的深度49cm應該是能放得下2.5" 裝置,如果這個位置能掛SSD用來展示會更加分。



預裝風扇為12cm黑框半透明扇葉的CF120風扇,接口為3P定轉無PWM功能,預設轉速1200 rpm,料想噪音應該不會太高。且只要主機板支援電壓控轉且風扇具備低電壓啟動,3P風扇依然能有控轉功能。





電源遮罩、後排風扇位置、PCI擋板及側邊都設有長條狀大面積開孔,有助於機殼散熱。



主機板安裝位置與機殼頂部的距離經測量約5.5cm,足夠同時安裝2.8cm冷排及2.5cm風扇,提高了520 Mesh的水冷支援性,讓上方得以支援280mm冷排,這點是許多平價機殼做不到或是不願意做的。



PCI擋板為全部可拆除設計,各槽位中間沒有阻礙,便於安裝各廠的顯卡直立轉接架。



不過遇到520 Mesh設計的一個小缺點,背部板材彎折處沒有留設螺絲起子的凹槽,因此拆除螺絲時會些微偏移,些微增加PCI槽螺絲孔位崩壞的風險。



主機板後方一覽。
底部硬碟最多安裝2個3.5吋裝置及1個2.5吋裝置,主機板背部則設有2個2.5吋安裝位置,總計可裝3個2.5吋及2個3.5吋裝置。



520 Mesh預裝一個3P風扇及5V ARGB燈效HUB,前方3顆風扇線材已接在HUB上,尚有1個3P風扇及2個5V ARGB燈效插孔。

另外可見機殼重置線(Reset SW)裝在此分接器上,作為燈效切換開關使用。如前所述如果不使用此HUB的燈效切換功能,可將該線材接到主機板,讓燈效切換鍵作為重置開關使用。



底部電源空間經測量最長為23cm,此時硬碟架已經往前騰出空間給電源。官方建議最多使用20cm長的電源,畢竟線材接頭也佔用了一定空間。



機殼線材一覽,該有的都有,但可惜的是USB-A只給了1個。



HUB的線材一覽,HUB透過SATA電源供電,但也可以使用3P電線接到主機板上以偵測轉速即使用電壓控轉。
如果想保留HUB的燈效分接功能又不想使用機殼的切換鍵,將5V ARGB線材接到主機板上,即可將接到HUB上的所有燈效裝置進行同步,兩種方式任君挑選啊。



3.5吋裝置採用免工具安裝,將兩條滑軌裝上硬碟後滑入硬碟架即可。





2.5吋裝置則需要先裝減震橡膠...欸奇怪怎麼不是震動較大的3.5吋配給減震橡膠呢?



接下來是用料測量時間。
金屬側板的厚度約0.8mm,玻璃側板約4mm厚。





電源遮罩部分板材稍薄一些只有0.6mm,主機板安裝側因為多處彎折,用料似乎比較有下本,找了一個比較薄的地方也有1.2mm,這厚度可以啊。





520 Mesh 還一個令我激賞的地方,就是導入可拆除頂蓋設計。之前用FD機殼時,可拆除上蓋讓裝機難度及痛苦程度大幅度降低,是我個人相當喜愛的設計。但FD機殼要中高價位款式才有這種設計,CM直接在2.5K價位的機殼加入可拆除頂蓋,值得大大加分。



介紹就先到這,來裝機吧,使用17cm長的ROG電源及原廠線,底部空間仍相當有餘裕。



背部整線空間也相當充足,主機板後方有2cm,HUB處及底部電源側邊則有3cm的整線深度,所以即便將粗硬的原廠線材放置PLAY,也完全不影響側板蓋回。



本次裝機會順便搭配CM新出的MasterAccessory 通用型垂直顯卡支架套件 V3版,關於這個套件的開箱請參考另一篇文章,這邊就不多介紹。



受惠於可拆式頂蓋,本次裝機過程輕鬆愜意。本來個人裝機習慣用塔式空冷散熱器,但這次為了搭配顯卡支架套件,改以下吹式散熱器裝機。



CM官方建議使用垂直顯卡支架套件 V3時,CPU散熱器的高度在7cm以下。但因為垂直顯卡支架可調空間不小,透過調整支架前後距離,搭配利民AXP-X67並安裝2.5cm風扇,總高度7.7cm的情況下仍能順利安裝。





至此裝機完成。使用空冷散熱器真是既清爽又簡潔啊。



520 Mesh內部空間不小,對於風扇及水冷散熱器的支援度也不錯,用空冷反而覺得略顯空曠。





接著通電,電源燈為LOGO外側一圈白色燈號,個人覺得還算好看。



風扇果然是轉起來更療癒,但拍完才發現忘了將貓頭鷹顯示卡設定為P模式,預設Q模式待機時根本不轉的...







前方mesh鐵網隱約透出ARGB風扇的燈效,比起全透的玻璃前面版,個人還是比較喜歡這種低調的效果。





前mesh板的通風效率還不錯,實際用手能明顯感受到風流。



內建的燈效切換器有許多種效果可選,如果不喜歡安裝板廠廢到笑的同步軟體,直接用硬體控制器也是不錯的選擇。



當然不可少了CM標誌的紫色啦,稍微改一下就能當文章封面了。



可惜本次開箱及裝機恰逢最忙碌的中秋節,所以沒有溫度實測環節,部分原因也是因為個人只用上下吹式散熱器,且貓頭鷹顯示卡實在是個不熱情的傢伙,手上也沒特別紀錄同設備在其他機殼的溫度側式紀錄,所以..就跳過惹。

結論
優點

1.不錯的散熱裝置支援性、Mesh網狀通風面板增加散熱能力
2.可拆除式上蓋便於硬體安裝
3.預裝3顆ARGB風扇及分接HUB,節省使用者額外支出
4.價格尚屬合宜

缺點
1.PCI槽鎖孔位置無設計凹槽。
2.常見的下置電源架構及硬碟安裝數量,表現中規中矩但缺乏驚喜

Masterbox 520 Mesh提供不錯的硬體支援能力、Mesh網狀通風面板、風扇/燈效 分接HUB、可拆除式上蓋、預裝3顆ARGB風扇、不少位置可免工具拆裝及黑白兩色可選,但定價僅為偏中低價的$2490,個人認為已是物超所值的表現。

Cooler Master向來致力於提供各種價位帶的機殼產品,長久以來應該已累積相當多的設計實力,經典的CM690及之前的NR600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我相信本次的520 Mesh應該也能在中價位機殼佔有一席之地。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5-5 17:54 , Processed in 0.097139 second(s), 33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