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jckuan
查看: 5723
回復: 0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SUP-01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SUP-01緊湊佈局,“直”而強大(Compact Power, Redefined Layout) ...

Micron Crucial T705 Gen5 SSD 玩家開箱體

挑戰極限 再創顛峰無懼的速度正等著您 我們最快的變得更快了無懼的速 ...

A3-mATX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簡約時尚設計 26.3L 微型機箱 [*]側板和頂板採用鋼網設計 [*]可 ...

PURE WINGS 3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PURE WINGS 3卓越效能,安靜散熱 Pure Wings 3 是 be quiet! 的主流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Seagate 強調擁有三大優勢的硬碟是資料中心不可或缺的重要設備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jckuan 發表於 2024-5-19 00:35:58 | 只看該作者 |只看大圖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jckuan 於 2024-5-19 00:38 編輯

seagate_00W.jpg

雖然 SSD 快速發展,價位也比以前低,但是面對網路時代與 AI 熱潮之下,資料中心要儲存比過去更大量的資料,傳統硬碟擁有低單位儲存成本等優勢仍是最佳的選擇。



隨著技術進展,硬碟擁有較低的單位儲存成本與不錯的性能,向來是電腦系統最好的儲存設備選擇。不過在快閃記憶體技術更快速的進步以及價格下降,以快閃記憶體做基礎的固態硬碟(SSD)已經取代過往硬碟的部分角色,只是到現階段,在大量儲存應用的環境之中,硬碟仍是無法取代。

具有快速存取性能的 SSD,在消費者端的市場的確已經取代傳統硬碟,尤其是需要性能的作業系統以及快速存取資料的用途。雖然 SSD 的單位成本不斷下降,但是單位儲存成本依舊較高,在小容量的消費市場中大家可能覺得價格不會差太多,一旦容量較高時,二者間的差距就很大。


七成全球所有資料儲存在企業當中

在現在的網路時代當中,許多人都會享受行動裝置與雲端服務的優勢,卻沒有想到後方的資料中心儲存多巨大的資料量。近來隨著 AI 熱潮發展,資料中心儲存的資料量更是暴炸性成成,因為 AI 應用需要巨量的資料用於訓練等過程,生成式 AI 應用也會產生許多資料。目前生成式 AI 產生的資料量雖不到 1% 的總資料量,但據 Gartner 預測在 2025 年成長至 10%。


Seagate 台灣區總經理黃又青

Seagate 台灣區總經理黃又青強調:「企業和大型雲端資料中心儲存著全球絕大多數的資料,將成為資料增長趨勢的關鍵儲存地點。這些資料中心儲存其 EB 級資料量的主要媒介始終是硬碟,此一核心角色今後也不會改變。」


全球大型資料中心以硬碟儲存 90% 的 EB 級資料


硬碟的單位儲存成本比 SSD 更具優勢

隨著 SSD 的發展,便有不少人認為將會完全取代硬碟,這種話題從 SSD 推出至今一直都有,到目前為主二種儲存技術各有其發展方向與市場定位,SSD 的單位儲存成本仍比硬碟高出許多。Seagate 透過 IDC、TRENDFOCUS 和Forward Insights 的研究成果證明硬碟仍將是多數企業儲存需求最具成本效益的選擇。預計至少到 2027 年以前,企業級 SSD 與企業級硬碟的每 TB 價格將維持在 6 倍以上,現在說 SSD 價格將趕上硬碟的論調實在太過樂觀。

為了降低單位儲存成本,SSD 所用的 NAND 快閃記憶體技術與容量也發展迅速,不過想用 NAD 快閃記憶體迅速取代硬碟提供的容量,就短期而言不可能,就算長期發展也可能要巨額投資,再考慮獲利等,也不容易達成。


要生產取代所有硬碟容量的 NAND 快閃記憶體需要投入極大的資本

目前資料中心儲存大量資料採用硬碟仍有極大的容量與成本優勢,根據產業分析機構 Yole Intelligence 公布的「2023 年第 4 季 NAND 市場監測報告」,以 Seagate 作為硬碟產業的代表性樣本進行統計,2015 年至 2023 年間,NAND 每 ZB 生產成本約為 670億美元,而硬碟的每 ZB 生產成本則約為 10億美元。若要生產與硬碟相同容量的快閃記憶體,預估 2027年需要額外再投資 2000億美元才有可能,而獲得的報酬比例並不高。而硬碟的成本經濟實惠,就可滿足近 90% 的資料中心儲存需求,Seagate 也預測2024 年硬碟的 EB 級儲存容量產出將接近 SSD 的三倍。


當儲存容量巨大時, 硬碟與 SSD 間的成本差異就十分巨大


大部分企業的一般工作負載並不需要採用使用全快閃儲存設備

由於 SSD 的快速存取性能也讓部分的人認為全部使用快閃記憶體即可滿足現代工作負載,這樣的想法是對現代工作負載沒有清楚了解,不僅忽略工作負載與效能需求,也沒有考慮到總持有成本(TCO)等關鍵因素。在現代資料中心,混合式儲存系統即是透過將多種儲存媒介無縫整合至單一設備達到良好效能,更突顯快閃記憶體和硬碟各自的重要性。就目前大部分的工作負載來分析,對於儲存系統的反應時間或是資料傳輸時間有需求,例如電商、遊戲,或是企業 CRM、ERP,甚至是現在熱門的 AI,大約僅占一成,絕大部分的企業資料僅需要一般用途的工作負載。

在大規模環境中,不同媒介持續協同運作,並視儲存需求進行部署,以支援各種服務。產業分析師預測,資料持續以 EB 規模成長下,硬碟仍是最好的選擇,預計從 2022年至 2027 年間,硬碟提供的儲存容量將增加 6,996EB,SSD 則成長 1,363EB。隨著硬碟新技術的導入,磁錄密度再向上提升,即單位儲存作本再降低,在可見的未來,硬碟仍將是 EB 級儲存環境的主要設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6-3 15:10 , Processed in 0.086832 second(s), 34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