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shadowsfall
查看: 14859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Micron Crucial PRO D5 60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放封印 極限超頻駕馭低延遊電競記憶體的力量Crucial DDR5 Pro 記憶 ...

ASRock 玩家體驗會--會後分享得獎公告

B760M PG Riptide 得獎玩家: hyper5_ae900 https://www.xfastes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4TB 超大容量

全新設計三星內部控制器的 NVMe 固態硬碟高達 7,450 / 6,900 MB/s 的 ...

ZOTAC 40 SUPER顯示卡 玩家開箱體驗活動

SUPER 疾速、SUPER 強悍GEFORCE RTX 40 SUPER 系列 NVIDIA Ada Lovela ...

[電源類 PSU] 全漢平價金牌新利器,Hydro X 黑爵士X 550W 電源供應器開箱測試

[複製鏈接]| 回復
shadowsfall 發表於 2016-5-17 14:52:1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全漢於 2011 推出的 Aurum 金鈦極電源架構也已上市五個年頭,早期頗具好評,但隨著電腦平台的改變,這架構也漸露老態。於是全漢也從原先的主動鉗位搭配 Group regulate 穩壓的設計,開始轉向目前主流的 LLC 搭配 DC-DC 穩壓的組合,從最早的 Aurum Pro、皇鈦極 FM 等高階產品,來到 Hydro G 黑爵士對應中、中高階市場。雖然黑爵士發售初期受到風扇轉速設定的困擾而有召回的事件,但其實輸出性能也已證明能夠很好的對應目前的系統平台,在召回之後目前也沒聽到相關的抱怨,算是安全下庄了。

但 Hydro G 最低的瓦數配置為 650W 起,對於再低瓦一些的主流需求,全漢推出了中文名為黑爵士X的 Hydro X 電源。與 Hydro G 的差別在於,黑爵士X 並沒有無風扇停轉與模組化接線、瓦數有區別,備有 450W、550W 兩種;但都是有著 LLC + DC-DC 的內在,以及扁平配線的配置。接下來就透過開箱拆解,以及簡單的負載測試來看看其性能。

產品外箱:與 Hydro G 類似的包裝風格,外觀標明產品特色,可以看到金牌效率、DC-DC、全日系電解電容。背面則強調用料與設計特色。




側邊印刷則說明線材與轉換率、風扇配置,可以看到 Hydro X 改採用了風扇常轉加上溫控調速的設計,Hydro G 不同:



本體一覽:因為不需設計模組化接線版,所以尺寸上較 Hydro G短。但可以看到出線同樣是扁線設計。


電源開孔風格也與金鈦極系列完全不同,而 Hydro X 雖然與 Hydro G 同樣風格的開孔,但在風扇柵欄的部分樣式就有差別:


電源配置:測試的型號為 550W,配置為 12V 45.83A 單路,3.3V、5V 各 20A 合併 120W。


內部架構一覽:雖然還是 LLC 與 DC-DC 的搭配,但其實 Hydro X 與 Hydro G 有著若干差異。另外也可以看到布局稍微擁擠些。


IEC Inlet 與 EMI 部分:IEC 插座上已配置 一組 Y 與 X 電容,另外拆下來可以看到保險絲與 NTC緊鄰,後面則是布局相當集中的 Choke、CX、CY 等 EMI Filtering 元件。



橋式整流器後則還有一級 NTC 以及熱縮套包住的MOV:


APFC 電容則是使用 NCC KMR 390uF 450V 電容:


APFC 開關晶體:STF18N60M2 MOSFET


APFC 控制器子卡:上頭控制器為 Infineon ICE2PCS02


諧振槽的諧振電容、電感,旁邊則是迴授比流器:


開關控制器為 CM6901T2X,與 Hydro G 相同:


5VSB 電路使用了 Power Integrations SC1225K 整合式控制器,與 Hydro G 的SC1226 是類似的設計,但在空間擺位上就有著不同的思考,另外下方金屬片則是輔助 5V 開關整流晶體散熱的散熱片,以焊錫連接:



底部可以看到因應 12V 整流晶體的配置而以導熱膠與底殼連接:


電路板底部一覽:整體做工尚可,但強化電流承載的敷錫做工有點不平整


12V 同步整流晶體:Toshiba TPHR85 04PL MOSFET


5VSB 同步整流晶體:IR IRFR1018E。


正面可以看到主變壓器上頭有著一條藍線,為風扇控轉取樣感溫頭,但感溫線材被束線帶拉住有些過緊。另外可以看到 12V 整流的 Teapo CG 儲能濾波固態電容、電感,以及以焊錫連接延伸到正面的 12V 整流晶體散熱片:


二次側的電解電容則是 NCC KZE 以及零散的 Rubycon 全日系配置:


DC-DC 控制器則是 APW7159,整流晶體則是 IRLR8726。固態電容為 Teapo CP 與 Capxon 固態混用:



電源管理晶片則是 PS223H 管理晶片:


風扇使用 Power Logic 12025B12M-2 雙滾珠風扇,最高1800RPM,但如電源外包裝所示最高只設定至 1200RPM 左右


簡單介紹之後就開始進入測試。測試部分,使用了 i7-5960X 不超頻,以及單張 Geforce GTX 980的組合來測試系統負載下的電壓測試,使用電表來進行記錄。


測試分為低負載、高負載兩種狀況,低負載透過只針對 CPU 進行 Prime 95 測試產生,12V 輸入約 144W耗電,最高會來到 175W,平台直流功耗為 169W,最高 198W;高功耗狀況則是將 GTX 980 執行 FURMARK 來加入負載;顯卡穩定態功耗約在 154W左右,平台直流功耗約在 325 瓦左右,最高 349W 上下。負載分佈也是以12V為主。

低負載:依序為 CPU EPS、PCIe 12V、ATX 5V、ATX 3.3V 接頭電壓





高負載:依序為 CPU EPS、PCIe 12V、ATX 5V、ATX 3.3V 接頭電壓





經歷過黑爵士發售初期的風波,應該會有人更好奇 Hydro X 的噪音表現。在自己的測試環境中,待機低載雖然風扇不停轉,但低轉時的噪音不可聞;而有載時的表現也很不錯,基本上只有在耳朵貼近電源出風口時才能聽到風切的低頻音;反覆的增減負載也沒有像未修正前的 Hydro G 有轉速失控的情形。所以基本上對於噪音敏感的使用者應該是可以不用太擔心了。

而穩壓的性能也相當不錯,在測試中可能因直出線材降低損耗,在負載測試中的圖形比起 Hydro G 還要再優一點;也毫不意外的遠勝先前開箱測試過的 Bitfenix Formula 電源,當然價格上的差距也就展現出了性能的差異。在用料上也是一如 Hydro G 系列,使用了大廠所生產的晶體,在等級在耐用程度上應該都能有一定的保證。

不過 Hydro X 雖然表現、用料都不錯,但手上這顆的敷錫做工比較普通一點,雖然大面積鋪錫本來就比較困難,實際上肉眼初步判定也沒有 Cold Joint,應該只是人工收尾時的焊錫累積,但應該是能夠透過工序的微調讓敷錫更平均一些,看起來會較賞心悅目,也比較不會出現脫落的錫渣等情形。另外溫控感溫線被固定線材的束線帶過度拉扯,呈現了有點緊繃與不自然的角度,可能會不利於感溫線的緊固,以及線身內部的斷裂,但據聞這問題在一般市售版本已經改善,僅有樣品批次有此問題,應不用太擔心。

Hydro X 整體上的性能、噪音等表現,都與征戰多年的金鈦極架構有很多的不同,因此應該是能夠更為被現在的使用者所接受,定價部分也相當合理,整體看起來應該是能在主流市場有著相當的競爭力。

以上就是針對 Hydro X 的開箱測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3-29 16:04 , Processed in 0.124579 second(s), 61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