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926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Micron Crucial PRO D5 60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放封印 極限超頻駕馭低延遊電競記憶體的力量Crucial DDR5 Pro 記憶 ...

ASRock 玩家體驗會--會後分享得獎公告

B760M PG Riptide 得獎玩家: hyper5_ae900 https://www.xfastes ...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4TB 超大容量

全新設計三星內部控制器的 NVMe 固態硬碟高達 7,450 / 6,900 MB/s 的 ...

ZOTAC 40 SUPER顯示卡 玩家開箱體驗活動

SUPER 疾速、SUPER 強悍GEFORCE RTX 40 SUPER 系列 NVIDIA Ada Lovela ...

[處理器區 Processors]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 2920X測試報告 24. 12 Core 信仰衝值

[複製鏈接]| 回復
lin.sinchen 發表於 2018-10-30 15:00:5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AMD 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油門一拜一腳踩盡 32 核心 64 執行緒,首推創作者 2990WX 與狂熱玩家 2950X 兩款 32, 16 Core 的 HEDT 處理器。而如今在終於輪到 24, 12 Core 的兩款 2970WX 與 2920X 上市,鎖定工作站多核運算專業人士以及狂熱玩家,此次追加兩款處理器的測試報告,讓玩家在 HEDT 平台的挑選上有更多的參考數據。

前事提要:關於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的 Zen+ 架構、12nm 製程、架構、Precision Boost 2 與 XFR2、X399 等介紹,請參考上篇:「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90WX, 2950X 測試報告 / 32C 旗艦攻頂 信仰爆棚」一文。


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2920X 處理器開箱

後發的兩顆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分別是 24C48T 的 2970WX,以及 12C24T 的 2920X 處理器,對決 Intel 的 i97960X(16C32T)與 i7-7820X(8C16T),秉持著同價位帶、更多的核心與更強的多核性能策略。

WX 系列處理器是 AMD 鎖定創作者、設計師所打造,藉由更多的核心上工作者,可在同時間執行更多的 CPU 運算工作。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 有著 24 核心、48 執行緒,並有著預設 3.0GHz 時脈、Turbo 4.2GHz 的能力。

X 系列處理器則是鎖定遊戲玩家與性能狂熱份子,讓遊戲順暢執行更可輕鬆串流、直播,剪輯影片也可有著足夠的性能。Ryzen Threadripper 2920X有著 12 核心、24 執行緒,時脈預設 3.5GHz、Turbo 4.3GHz。


↑ 第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規格。


Ryzen Threadripper 的創意包裝,不僅讓外盒更具收藏價值,也讓玩家感受到高階產品的信仰魅力。正面的櫥窗設計與多角造型,更顯得 Threadripper 的霸氣。

而開箱方式,先從上方撕開貼紙、打開卡扣、打開櫥窗,接著直接將處理器往外扳即可取出,千萬別把盒子給全拆了阿!


↑ Ryzen Threadripper 兼具創意與信仰的包裝。


↑ 外盒背面。


↑ 先撕開貼紙,這也是證明處理器是全新的防偽設計。


↑ 推開卡扣。


↑ 打開櫥窗。


↑ 直接取出處理器。


這次終於讓四顆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齊聚一堂。


↑ 四顆 2 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


↑ 配件當中有著水冷轉接架與扭力板手。


↑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


↑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


提升 WX 系列部分程式性能的 Dynamic Local Mode 模式

由於 WX 系列的處理器如 2970WX 與 2990WX,設計上採用 4 顆 Die 最大化 32 核心,因此配置上 Die 0 與 Die 2 各自控制 2 組 DDR4 通道、32 條 PCIe 通道,而 Die 1 與 Die 3 則做為單純運算單元(不含控制記憶體與 I/O 單元)。

同樣 Die 與 Die 之間可通過 Infinity Fabric 相互連接,4 個 Die 之間的網狀拓樸(mesh topology)連接可達到 25Gbps 的傳輸性能;但也因此 2970WX 與 2990WX 記憶體只支援 NUMA(Non-Uniform Memory Access)的記憶體管理模式。

但是若遇到不需多核心的程式應用,像是遊戲執行時被分到無 I/O 的 Die 時,會因為延遲的關係讓性能變低,因此在新版 Ryzen Master 當中,已預設啟用「Dynamic Local Mode」模式,通過系統層的優化,將需要多核心的應用指派到具備記憶體存取的 Die 上,而不太需要多 CPU 運算的程式則派給無記憶體存取的 Die 運行,如此一來通過系統層來優化處理器的記憶體控制。


↑ Dynamic Local Mode 可讓 WX 系列處理器,在面對一般程式時有更好的性能。


性能測試 /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2920X

此次測試則以 2970WX 與 2920X 為主,並搭配先前的 2990WX、2950X 分數,集齊一代 Ryzen Threadripper 的性能,供大家參考。測試採用系統預設 Auto 的模式進行,唯一調整 D.O.C.P. 並載入記憶體 3200MHz 設定,並透過 BIOS 讓散熱器全速運轉。

測試平台採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主機板,以及 G.SKILL FLARE X DDR4 8GB*4-3200 記憶體,作業系統則安裝在 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500GB 上;作業系統則是最新 Windows 10 Pro,並將遊戲 DVR 關閉;搭配測試用的顯示卡則是 NVIDIA GTX 1080 Ti FE;處理器散熱器則是 ENERMAX LIQTECH TR4 240。

測試平台
ASUS ROG ZENITH EXTREME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4-3200
SSD 960 PRO
NVIDIA GTX 1080 Ti
ENERMAX LIQTECH TR4 240


CPU-Z 可檢視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 與 2920X 完整資訊,為 12nm 製程的處理器,2970WX 為 24 核心 48 線程處理器,而 2920X 則是 12 核心 24 線程處理器;主機板使用 ASUS ROG ZENITH EXTREME,X399 晶片組;記憶體為四通道 3200MHz。


↑ CPU-Z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


↑ CPU-Z Ryzen Threadripper 2920X。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單核心方面,在預設下時脈較高的 2950X 與 2920X 獲得較高的成績,但由於 Ryzen 都是相同的 CCX 設計,因此只要時脈相當這 4 顆單核性能都在同一個等級。


↑ CPUmark99,分數越高越好。


wPrime 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測試分為 32M 與 1024M 運算難度,就看誰的多核心運算能力較強,即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計算。

測試都以各處理器最大執行緒來進行測試。32M 難度時,由於難度低分太多執行緒計算,反而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分配上,相對的執行緒較少且高時脈的 2950X 與 2920X 有著更快的速度。

而在 1024M 難度時,則是執行緒越多計算越快,呈現性能階梯的圖表。


↑ wPrime,時間越短越好。


CINEBENCH R15,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針對多核心 CPU 測試,以 Auto 測試下 2990WX 奪得 5101 分、2970WX 獲得 4363 分、2950X 則有著 3154 分,至於 2920X 則有 2645 分,呈現出性能階梯的差異。而單核心與 OpenGL 性能,則以時脈高的 2950X 與 2920X 有較好的成績。


↑ CINEBENCH R15,分數越高越好。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從測試結果來看,2990WX 花費 42 秒完成計算、2970X 花費 54 秒、2950X 使用 68 秒,而 2920X 則需要 85 秒。由此可見,核心數的多寡,對於渲染、算圖、運算有著顯著的性能差異。


↑ Corona Benchmark,時間越短越好。


V-Ray Benchmark 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這測試結果與 Corona Benchmark 相似,2990WX 僅需 27 秒就完成工作,而 2970WX 需時 32 秒、2950X 花費 44 秒,2920X 則需要 53 秒計算。


↑ V-Ray Benchmark,時間越短越好。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2990WX 藉由 32C64T 的多核心,有著 9820 PPS 的計算速度,而 2970WX 不遑多讓亦有著 8367 PPS 的性能,至於 2950X 亦有著 6308 PPS 的運算能力,至於 2920X 則有 5333 PPS。


↑ POV-Ray,越高越好。


Blender 是一款開源、免費的 3D 創作工具,支持完整的 3D 建模、動畫、模擬、渲染等工作。本次測試,以 AMD Ryzen Blender 專案來進行測試。

2990WX 渲染 Ryzen 處理器影像僅需 8.2 秒,而 2970WX 也只需要 9.5 秒,至於 2950X 就需要 13 秒的時間,相對來說 2920X 則需要 15.4 秒才能完成工作。


↑ Blender,時間越短越好。


AIDA64 記憶體與快取測試,此次測試都使用 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4-3200 記憶體。因此,記憶體表現上各都有著相當高的傳輸率,2990WX 記憶體延遲僅 65.3ns,而 2950X 與 2920X 預設使用 Distributed Mode 的關係所以延遲較高,若改為 Local 模式延遲可達到 64ns。


↑ AIDA64,記憶體性能越高越好,延遲越低越好。


7-Zip 壓縮測試,可可用到多核心的性能,2990WX 整體性能較強,但在壓縮性能方面 2950X 與 2920X 有較高的性能,但解壓縮方面則有著性能階梯差異。


↑ 7-Zip,性能越高越好。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但由於這工具僅透過 8 核心來計算,因此性能表現不如預期。在 X264 編碼下,2990WX、2970WX 的性能完全沒有發揮出來,但時脈較高的 2950X 則有著 63.3 fps 的性能,而 2920X 亦有著 62.2 fps 性能。

而 X265 編碼下,則是 2970WX 有著 63.5 fps 的性能較高,2990WX / 60 fps、2950X / 46.6 fps、2920X / 39.2 fps。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性能越高越好。


針對測試平台對高效能 I/O 裝置的傳輸率表現,測試的是系統碟的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從測試結果可見,在循序、4K 隨機等測試上,AMD 平台亦可完整發揮 NVMe SSD 所該有的性能。


↑ CrystalDiskMark 測試。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最後 Gaming 測試則是分別計算電腦物理運算與繪圖分數。

從總分 Extended 來看,2950X 有著較高的性能,而其餘三款處理器則性能相當,這也顯示出 PCMark 10 不支援這麼多核心的處理器,換句話說相較於 CPU 多核心運算、渲染的專業領域,一般電腦的使用情境,無須這麼多核心的怪獸出馬,這測試分數看看就好,因為無法展現出應有的性能階梯。


↑ PCMark 10 測試,分數越高越好。


3DMark 測試也有相同的狀況,2950X 有著較高的性能,對於普遍遊戲來說,四核心已相當夠用,也因此核心越多在遊戲表現上並無法獲得加分。

而 2950X 相較於 2920X 確實是更適合遊戲玩家選擇的處理器。


↑ 3DMark 測試,越高越好。


遊戲測試 /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2920X

WX 系列的 2990WX 與 2970WX 處理器,設計之初便不是為遊戲玩家打造,畢竟遊戲根本無法妥善運用全核心 32 Core、24 Core 的性能,因此 AMD 提供 Game Mode(Legacy Compatibility Mode)與 Dynamic Local Mode 模式的優化功能,前者通過關閉核心,後者優化系統層程序分配,讓 WX 系列處理器也能有正常的遊戲性能表現。

而 2950X、2920X 本身即是 16 Core、12 Core 的產品,一樣具備 Game Mode 關核設定,但普遍遊戲反而是預設模式有著更好的性能;另一方面,這兩顆處理器記憶體可切換 Distributed Mode 或 Local Mode,同樣經過測試普遍遊戲在 Distributed Mode 有著最好的性能。

遊戲測試,分別使用《絕地求生 PUBG》、《刺客教條:起源》與《魔物獵人:世界》等四款遊戲來測試,遊戲都設定在 1080p 解析度、特效全開進行測試。

遊戲測試下四款處理器都有著應有的性能,既可滿足玩家遊戲需求,亦可擁有多核心的高運算能力。


↑ 遊戲測試。


溫度功耗 /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2920X

本次測試皆使用 ENERMAX LIQTECH TR4 240 來進行測試,於待機時測試的 CPU 溫度都在 30-35°C 左右。而在透過 Prime95 進行最大壓力測試時,2990WX 時脈維持在 3GHz 溫度 56°C,2970WX 則是 3.3-3.4GHz 溫度 59°C,而 2950X 時脈在 3.5GHz 溫度 55.9°C,至於 2920X 時脈則在 3.8GHz 溫度 59.6°C。


↑ 溫度測試。


整台電腦功耗,在待機時普遍都落在 100W 左右,同樣 Prime95 燒機下,2990WX 最高 410W、2920X 也在 391W、2950X 則是 278W、2920X 功耗則在 255W。


↑ 功耗測試。


AMD Ryzen Master 與 PBO 自動超頻

AMD 推出「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PBO)的功能,只要主機板超頻設定皆調整為 Auto 自動(時脈、電壓等),並有著散熱空間的前提下,透過 Ryzen Master 即可切換到 PBO 模式,玩家可自行調整處理器 SoC Power 與 VRM Current,讓處理器可獲得更高的性能。

簡單來說,PBO 可以給予玩家更多的性能,並保有閒置自動降頻(省電)與自動 Precision Boost 2 的功能。

玩家可在 Ryzen Master 軟體中選擇 Precision Boost Overdrive 的功能,並可自行調整 Package Power Tracking(PPT)、Thermal Design Current(TDC)與 Electrical Design Current(EDC)參數。

調整 Package Power Tracking(PPT),可提升提供給處理器的電壓,讓多核心、多線程的處理器,在超頻時有著足夠的電壓。

Thermal Design Current(TDC)則是各家板廠對主機板 VRM 的溫度限制,也意味著若要 PBO 獲得更高的性能,必定要替主機板 VRM 進行解熱。

Electrical Design Current(EDC)調整主機板 VRM 給予處理器的最大電流。


以 2990WX 切換到 PBO 模式後,調整 PPT 1000、TDC 1000、EDC 500,即可讓 Cinebench R15 成績達到 4756 cb,輕輕鬆鬆就能比過 Auto 性能。


↑ 2970WX 使用 PBO 超頻。


至於手動超頻,2970WX 全核心時脈可達 4.4GHz、1.45V 電壓,使用 Cinebench R15 測試 CPU 性能可達到 5013 分,全負載下 CPU 溫度最高來到 79°C。


↑ 2970WX 手動超頻 4.4GHz 測試達 5013 分。


至於 2920X 這顆全核心時脈差不多在 4.2GHz、1.45V 電壓,在往上 4.3GHz 就無法順利通過測試。而在4.2GHz 這超頻設定下 Cinebench R15 測試 CPU 性能可達到 2759 分,全負載下 CPU 溫度最高 69.4°C。


↑ 2920X 手動超頻 4.2Hz 測試達 2759 分。


總結

如今二代 Ryzen Threadripper 處理器全數到齊,讓玩家從 32C、24C、16C 到 12C,有著不同的核心數的選擇,搭配 X399 平台給予充足的 4 通道記憶體與 64 PCIe 通道。

遊戲面,肯定是 2950X 最為強悍,單執行遊戲性能 2950X 與 2920X 性能相當,只不過普遍遊戲對於記憶體使用 Distributed Mode 有的較好性能,相對的使用 Local Mode 反而性能更差。2950X 與 2920X 有著足夠的性能輔助遊戲效能,這兩顆亦可給玩家足夠的遊戲加直播的效能。

多核運算性能,無疑是 2990WX、2970WX 的天下,用戶可依據需求來選擇所需的性能,而新版 Ryzen Master 提供的 Dynamic Local Mode 模式,亦可讓 WX 處理器在部分工作上性能回歸正常,對於需要透過 CPU 模擬運算、繪圖、渲染的工作,Ryzen Threadripper 可有著相對高的性價比優勢。

今年至今 Ryzen 的計畫如年初佈局一樣,AMD 靠著先天優勢,以同價位、更多核心、更好效能的策略,推出 APU、Ryzen 與 Threadripper 等產品,亦讓 Intel 不得不更進 8 核 i9 產品,而明年 Ryzen 勢必迎來 Zen 架構的改變與製程提升,屆時是否能同核對決提高時脈,增加 Ryzen 的優勢,就讓我們期待明年囉!

來源: AMD Ryzen Threadripper 2970WX, 2920X測試報告 24. 12 Core 信仰衝值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3-29 15:16 , Processed in 0.118184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