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10752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Uniface RGB機殼 玩家體驗分享活動

性能即是一切 與 Uniface RGB 中塔機箱探索效益和性能的完美平衡, ...

T5 EVO 移動固態硬碟 玩家體驗分享活動

自信無懼 生活帶著你遨遊四方。高性能的 T5 EVO 在工作、創作、學習 ...

ZOTAC 40 SUPER顯示卡 玩家開箱體驗活動 --

頭獎 dwi0342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86366-1-1.html ...

FSP VITA GM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符合最新 Intel ® ATX 3.1電源設計規範 [*]遵從 ATX 3.1 推薦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主機板區 MOBOs] 超重量級 GIGABYTE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全覆蓋水冷裝甲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重達 3.1 kg 的主機板,這不算超重量級還能怎麼說他!技嘉本在 Z390 AORUS XTREME 下重本,上足 16 相供電散熱、10GbE 與 Thunderbolt3 等功能,如今再推出全覆蓋式客製化水冷頭「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給予 5GHz 玩家最強的全覆蓋水冷散熱,更有同捆 Intel Core i9-9900K 保超 5.1GHz 的組合包。

冷頭規格
內部鰭片總表面積:4630.5 mm2
鰭片間距:0.3 mm
密封膠材質:SR50A
接頭:2 個 G1/4 螺紋進水、出水
最大承受水壓:0.25 mpa
導熱膏材質及係數:TC-5026, k=2.9(W/mk)
導熱墊係數:5 W/mK
RGB Fusion 接頭:4 pin(連接於 PCH 下方)
內建數位 LED 燈數量:51(處理器 39、晶片組 12)
漏液偵測設計:是
涵蓋範圍:處理器、晶片組、電晶體、M.2插槽
重量:3.1 kg(冷頭加主機板)


94 狂 GIGABYTE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主機板開箱

先前已針對 Z390 AORUS XTREME 主機板,有著完整的開箱與測試文,若玩家想要了解主機板的規格與功能,可參考「重量級 GIGABYTE Z390 AORUS XTREME 超狂 16 相供電散熱, 10GbE, Thunderbolt3 具備」一文(連結)。

本篇則把重點擺在 WATERFORCE,當然不免俗的幫大家重點整理下 Z390 AORUS XTREME 的特色:

  • E-ATX 尺寸
  • 16 相 IR 全數位供電設計
  • AQUANTIA 10GbE LAN
  • Intel Thunderbolt 3(PCIe x4)
  • Realtek ALC1220-VB 晶片、ESS ES9018K2M DAC、TI OPA1622 放大器
  • 3 M.2、6 SATA、3 x PCIe 3.0 x16(x16, x8, x4)插槽
  • RGB FAN COMMANDER 擴充盒
  • OC Touch 配件



規格上,這張可說是應有盡有,無疑是目前最頂級的一張,再加上 AORUS All-In-One Monoblock 全覆蓋水冷頭,即是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 外包裝超大一箱,內含主機板與水冷頭。


↑ 背面則有主機板的特色,以及水冷頭的特色。


↑ 兩大盒,一個是 AORUS All-In-One Monoblock、另一箱是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 高質感包裝。


本來 Z390 AORUS XTREME 就是配件給好給滿,再加上水冷頭就可以擺滿桌了,主機板配件中有著 OC 超頻控制卡、RGB FAN COMMANDER 風扇擴充盒等。


↑ 主機板 + 水冷頭所有配件。


重點來了,AORUS All-In-One Monoblock 全覆蓋水冷頭,包含 CPU、VRM 供電、3 個 M.2、PCH 晶片組與 I/O 處 10GbE LAN 晶片,共 7 處全由水冷頭覆蓋。


↑ AORUS All-In-One Monoblock 全覆蓋水冷頭,可覆蓋主機板 80% 的面積。


水冷主要從 CPU 上方的 G1/4 接頭進水,水冷衝入 0.3mm 的微水道接著向下流經 PCH,在繞回上方的出水孔。也就是說,主要 CPU 有微水道幫助散熱,其餘則是依靠冷頭金屬鍍鎳銅表面幫助散熱。

冷頭於接頭外環、內部的水道密合處,都有著「橘色」的線圍繞,這則是漏液偵測電路,只要一碰到水就會立即關閉電腦,保證硬體的最後一道防線。而且線圈從表面的出入水孔,一路延伸到內部水道繞一圈,完整確保水冷頭、主機板端水路無漏液的問題。


↑ 右側進水、左側出水,CPU 上方有著微水道包裝散熱。


↑ 水冷流經 PCH 後再回到上方出水孔。


背面冷頭總面積為 4630.5 mm2,除了 CPU 散熱之外,連帶處理器周圍的 VRM 供電區 MOS、Choke,以及 10GbE LAN 與 PCH 晶片等。


↑ 水冷頭覆蓋面積達 4630.5 mm2。


↑ CPU、MOS、Choke、10GbE LAN。


↑ CPU 鍍鎳銅底。


↑ PCH、M.2。


水冷頭的配件,主要是 CPU 背板、墊片,以及 CPU、VRM、PCH 處的螺絲,還有著所需的導熱膠。


↑ 水冷頭配件。


水冷頭安裝相當精準,不過安裝時須注意於 CPU 右上,有著 4-pin 白色接頭,這做為漏液偵測使用,另外 PCH 下方的 4-pin 黑色接頭,則是用來連接 RGB Fusion 功能,因此在鎖上冷頭時要先將兩個接頭接上,接著在翻到背面鎖上螺絲固定。


↑ CPU 右上方的漏液偵測。


↑ 裝好冷頭後,就可以準備上機裝水冷。


↑ 背面同樣有著背板強化。


↑ 重達 3.1 kg 的超重量級選手。


RGB Fusion 2.0 燈光展示 51 顆 LED 點亮流動感

裝好冷頭後不免俗趕快點亮,整顆冷頭使用了 51 顆 ARGB LED,分散在處理器與晶片組;控制同樣透過,RGB Fusion 軟體,但因為冷頭由 PCH 這個控制點所控制,因此並無法分區控制冷頭,但主機板同樣可獨立控制 ARGB、RGB 擴充針腳。


↑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就是潮。


↑ 燈光變化有著流動感,相當好看。


↑ 同樣右側邊緣,有著 RGB 燈光條。


↑ 正面、側面都美。


↑ 後面更是有著 RGB I/O 背板呼應。


↑ RGB Fusion 軟體,可同步也可針對裝置進行個別 RGB 設定。


BIOS 5.1GHz 設定與漏液偵測

這次測試就依照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5G 的設定來操作,調整為 CPU 倍頻 51、Tjmax 105°C 進行測試。只要各位給予 WATERFORCE 足夠的水冷散熱,即可達到全核 5.1GHz 的使用。

畢竟水冷散熱,除了 CPU 冷頭的微水道設計外,也需要考慮水冷循環的水容量、水泵轉速、冷排的尺寸和厚度等因素,因此各位在組裝時可要規劃好 DIY 水冷的水路、冷排、水箱、水泵與風扇的配置。

  • CPU Multiplier:51
  • BCLK:100
  • CPU vCore:Auto
  • Loadline Calibration:Auto
  • XMP:Enable
  • Tjmax:105°C



↑ 在 BIOS M.I.T 設定中,調整 CPU 倍頻 51、XMP Profile1。


↑ 進階 CPU 設定中,則將 TjMAX Temperature 設定為 105°C。


↑ CPU Vcore Loadine 校正 Auto。


↑ CPU 核心電壓 Auto。


各位安裝好之後,可以玩玩水冷頭的漏液偵測功能,只要拿衛生紙沾濕,然後去碰冷頭上的橘色線圈,大概 1 秒左右,電腦就會自動關機,若要重啟需要把電源開關關閉,之後才能再次開機。

開機後,也會導到 BIOS 頁面,並告知:「System was shutdown automatically to protect your hardware because leakage was detected.」,因為偵測到漏液,所以自動關閉電腦保護硬體。


↑ 漏液偵測警告。


GIGABYTE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主機板效能測試

接著便透過各式評分軟體,來測試 GIGABYTE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搭配 Intel Core i9-9900K 處理器,並依照上述設定超頻 5.1GHz。測試平台,水冷散熱使用軟管連接,390mm 冷排(5cm 厚),搭配 3 顆 120mm 暴力扇、300ml水箱 D5 水泵,並讓水泵全速運轉。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GIGABYTE Z390 AORUS XTREME
記憶體:G.SKILL SNIPER X DDR4 8GB*2-3400
顯示卡: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系統碟: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電源供應器:ANTEC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高效能)


↑ 水冷設備。


CPU-Z 可檢視 Intel Core i9-9900K 完整資訊,處理器代號 Coffee Lake,為 14nm 製程的處理器,有著 8 核心 16 執行緒,並超頻至 5.1GHz;主機板使用 GIGABYTE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Z390 晶片組;記憶體為雙通道 DDR4 3400MHz。


↑ CPU-Z。


CPUmark99 測試,單看處理器的單核心執行能力,單核心的 IPC、時脈高即可獲得相當高分。i9-9900K 超頻至 5.1GHz 有著 909 分的高單核性能。


↑ CPUmark99。


wPrime 則用來衡量處理器多線程運算能力,透過計算平方根的方式來測量處理器性能,測試分為 32M 與 1024M 運算難度,就看誰的多核心運算能力較強,即可用最短的時間完成計算。

i9-9900K 採用 16 執行緒進行運算,32M 花費 2.87 秒、1024M 花費 77.3 秒計算。


↑ wPrime。


CINEBENCH R15 與 R20 由 MAXON 基於 Cinema 4D 所開發,可用來評估電腦處理器的 3D 繪圖性能。也是目前用來評比 CPU 運算性能常見的測試軟體。

i9-9900K 在 R15 版本測試可達到 CPU 2169 cb 的成績,而提升渲染複雜度的 R20 版本,亦有著 CPU 5193 cb 的成績。


↑ CINEBENCH R15 與 R20。


Corona Benchmark 則是相當容易操作的測試工具,主要是透過 CPU 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900K 完成運算需花費 92 秒即可完成渲染。


↑ Corona Benchmark。


類似的 V-Ray Benchmark 同樣可測試電腦的 CPU 對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的運算速度,評分為計時以秒為單位。

i9-9900K完成運算需花費 59 秒即可完成渲染。


↑ V-Ray Benchmark。


POV-Ray 是一套免費的光線追蹤 3D 渲染工具,藉由多核心 CPU 的算力,來計算光影與 3D 影像的渲染。

i9-9900K 有著 16 執行緒可達到平均 4579.8 PPS 的渲染速度,需要 57.2 秒完成渲染工作。


↑ POV-Ray。


影音轉檔方面,測試使用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進行,i9-9900K 於 X.264 編碼有著 66.3 fps 的運算性能,而 X.265 則有著 44.8 fps 的表現。


↑ X264 FHD Benchmark。


↑ X265 FHD Benchmark。


測試系統碟 Samsung SSD 960 PRO NVMe M.2 500GB 的讀寫性能,CrystalDiskMark 循序讀取 3051 MB/s、寫入 2033 MB/s,4K Q8T8 亦有著 1318 MB/s、923 MB/s 的水準。


↑ CrystalDiskMark。


電腦整體性能測試,則以 PCMark 10 來進行,可分別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工作,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試算表與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與可視化進行測。

i9-9900K 搭配 RTX 2080 Ti 獲得了 7,646 分,電腦基準性能 Essentials 有著 10524 分,生產力則有 9024 分,在更需要 CPU 運算的數位內容創造獲得 12776 分。


↑ PCMark 10。


最後壓力測試,分別使用 AIDA64 與 Prime95 測試全核 5.1GHz 下的散熱表現,並透過 HWiNFO 記錄 CPU、MOS、PCH 的溫度。

待機時三者溫度都在 30°C 左右,先透過 AIDA64 燒機壓力測試,這時 CPU 溫度平均在 94°C,但最高還是有跑到 104°C,而 MOS 溫度也提升到 36°C;至於 Prime95 Small FFT 開下去,CPU 就飆到 104°C,並有兩核的壓力測試出現 Error,而 MOS 溫度也提升到 41°C。

手邊這顆工程版 i9-9900K 在 5.1GHz 超頻下,主機板 CPU 核心電壓自動給 1.37-1.38v 之間。詢問過技嘉後,若是主機板搭售的保超 5GHz 的 i9-9900K,全核 5.1GHz 負載下電壓約在 1.32-1.35v 之間,透過 Prime95 壓力測試溫度則在 90°C 上下。

可見正式版特挑的處理器,體質好是肯定的,在 5.1GHz 超頻負載下,電壓較低相對也較好壓制溫度,倘若不想賭人品又想超 5.1GHz,那技嘉這的板子加處理器的保超搭售,還是有著不錯的賣點,但相對貴了點。


↑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壓力測試。


總結

重量級的 Z390 AORUS XTREME 主機板,本就 16 相數位供電著讓 i9-9900K 超頻 5.0GHz+ 的實力,再加上 10GbE 網路、Thunderbolt 3 與既有的 PCIe、M.2、SATA 等擴充,這張板子有著一切 PC 所需的旗艦規格。

這次換上 WATERFORCE 的 AORUS All-In-One Monoblock,有著動感設計的 RGB Fusion 美學,以及大面積的水冷頭覆蓋、微水道與防漏液偵測等功能,瞬間晉級超重量級的擂臺,更可有效壓制超頻 i9-9900K 的散熱。

除了 CPU 也顧及 MOS、PCH 與 M.2,雖說冷頭微水道只有在 CPU 上方,但就整體表現以相當好,畢竟超頻高負載壓力測試下,MOS 溫度破百(無散熱)可說是相當容易,但透過全覆蓋水冷頭,即可替 CPU 與周圍零組件散熱,這也不負全覆蓋冷頭的期望。

只不過,超重量級的選手,身價當然也不一般,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台灣售價 $29,990 元,若加上保超 5G 的 i9-9900K 同捆包則是 $48,990 元,不用賭人品的保超,但就要靠新台幣來救贖了。

超重量級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還有誰敢來挑戰?

來源: 超重量級 GIGABYTE Z390 AORUS XTREME WATERFORCE 全覆蓋水冷裝甲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4-24 08:31 , Processed in 0.114325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