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 繼續訪問電腦版
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lin.sinchen
查看: 12505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相關帖子

+ MORE活動推薦:

極致效能 為遊戲而生 990 PRO 4TB 超大容量

全新設計三星內部控制器的 NVMe 固態硬碟高達 7,450 / 6,900 MB/s 的 ...

ZOTAC 40 SUPER顯示卡 玩家開箱體驗活動

SUPER 疾速、SUPER 強悍GEFORCE RTX 40 SUPER 系列 NVIDIA Ada Lovela ...

InWin D5中塔機殼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大面積透氣網孔 絕佳散熱 [*]雙向模組PCI-E插槽 顯卡轉向好輕鬆 ...

Micron Crucial T500 Gen4 SSD 玩家開箱體

升級模式:更快速 透過高速Crucial T500 Gen4 SSD 提升您的系統效能 ...

[顯示卡器 Graphics card & Monitor]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開箱測試 / 全覆蓋水冷 幻彩奪目

[複製鏈接]| 回復
lin.sinchen 發表於 2019-6-11 05:54: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ZOTAC GAMING 如今涵蓋著新一代 RTX-20 與 GTX-16 的顯示卡產品線,從迷你卡、入門到主流 AMP 與旗艦 Extreme,滿足所有電競玩家,更是少數推出全覆蓋水冷的顯卡品牌,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水冷顯示卡,採用 3D 激光雕刻設計,在水冷頭上展現幻彩奪目的燈光秀,顯卡更以 16+4 相供電設計與全覆蓋水冷頭,打造終極旗艦的頂規水冷顯卡。

規格
繪圖核心:NVIDIA GeForce RTX 2080 Ti
匯流排規格:PCI Express 3.0
GPU 時脈:Boost 1575 MHz
CUDA 核心數:4352
記憶體:GDDR6 11GB
記憶體時脈:14Gbps
記憶體介面:352-bit
輸出介面:1 x HDMI 2.0、3 x DisplayPort、VirtualLink USB C
散熱器:ArcticStorm Waterblock
插槽數:2 Slot
電源:2 x 8-pin
尺寸:295 x 158 x 29.9 mm
建議裝機電供:650W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開箱

ZOTAC GAMING 每一代的旗艦水冷卡 ArcticStorm 系列,採用自家設計的全覆蓋水冷頭,讓旗艦 DIY 水冷玩家可一舉攻頂,也省得買空冷卡改水冷頭的麻煩。這次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首次採用 3D 激光雕刻設計,在透明的水冷頭上雕出 ZOTAC Logo,搭配 Spectra 2.0 光效系統,更可造就幻彩奪目的電競主機。

ArcticStorm 全覆蓋水冷頭,有著最大化水流設計與 0.3mm 微水道,不僅可加強 GPU 與記憶體的散熱表現,更藉由熱導管替供電模組壓制溫度,提升顯卡超頻的穩定度。水冷接頭採用 G1/4 螺紋並隨附 10mm 內徑雙倒鉤軟管接頭,玩家可自行搭配水冷接頭、冷排、水泵與水箱等 DIY 水冷組件。


↑ 顯卡外包裝,有著 ArcticStorm 的漂亮視覺。


↑ 背面則有規格與顯卡的特色介紹。


↑ 內盒的設計也有巧思,在抽開透明層時因為視覺佔留的關係,會看到風扇轉動的效果。


↑ 所有配件包含說明文件,以及 10mm 內徑雙倒鉤軟管接頭與防水 O 環,還有 2 個 PCIe 6-pin 轉 8-pin。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水冷顯卡,有著大面積的水冷頭覆蓋,透明的外觀上,隱約能看見 3D 激光雕刻的 Logo 圖案;而冷頭的水道設計,主要以大量水流沖過 GPU 上方的 0.3mm 微水道,藉此達到最好的水冷散熱效果。


↑ 顯示卡外觀,透明的冷投下有著 3D 激光雕刻的 Logo 圖案。


↑ GPU 上方的水道設計與 0.3mm 的微水道。


↑ G1/4 出入水孔。


↑ 雙 PCIe 8-pin 供電,建議裝機使用 650W 以上的電供。


採用全覆蓋的水冷頭本身就有著一定的重量,因此顯卡背面有著金屬背板支撐,而且除了 GPU 周圍的 4 顆螺絲外,背板、電路板、冷頭三著透過多根螺絲鎖緊,也讓顯卡整體更堅固不怕水平安裝彎板的問題。


↑ 金屬背板;後方的 PowerBoost 控制晶片,可提升電流的管理與偏差回應等功能。


顯示卡輸出則是標準配置 1 個 HDMI 2.0、3 個 DisplayPort 以及 1 個 VirtualLink USB C 等介面。


↑ 顯卡輸出。


顯示卡尺寸為長 29.5cm、寬 15.8cm,高度同樣是佔用 2 個 PCIe Slot 的位置,只不過水冷版高度大約 2.4cm,比起一般空冷還要扁了些。


↑ 顯卡長約 30cm。


↑ 高度比標準的 4cm 還要扁。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其電路板與 AMP Extreme 版本相同,只不過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的版本出廠並無預設 OC 的設定,時脈是標準 Boost 1575 MHz 的設定,可能是考量不同 DIY 水路規劃下的散熱效果不同所致,當然玩家可利用 FireStorm 軟體來替顯卡超頻。

拆開水冷頭與背板後,可見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的電路板,主要以 16+4 相供電設計,提供極致超頻、水冷玩家有著最極致的性能。


↑ 背板、電路板、水冷頭。


↑ 完整電路板。


RTX 2080 Ti 的 GPU 使用 TU102-300A-K1-A1 晶片,為 RTX Turing 架構,具備 6 組 GPC 與 68 組 SM 單元,共有 4352 個 CUDA 核心、544 個 Tensor Core 與 68 個 RT Core。記憶體則使用 11 顆 SAMSUNG GDDR6 記憶體,並可達到 14Gbps Data Rate。


↑ GPU 與記憶體。


GPU 供電以 16+4 相設計,透過兩顆 uP9512P 數位供電控制器,分別控制 16 相供電,每相使用 ON Semiconductor FDMF3170 MOSFET。


↑ GPU 左側的 4 相供電。


↑ GPU 右側的 16 相供電。


水冷頭背面,主要 GPU 上方有著一整塊鍍鎳銅底,也是主要水道流經的區域,而為了替供電元件散熱,在左側設有 U 字型散熱導管,連接至水冷頭的鋁塊上,因此顯卡上所有發熱元件,都可透過水冷頭進行散熱。


↑ ArcticStorm 水冷頭。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燈效展示與 Spectra 燈效控制

這次因為 COMPUTEX 的展示,特別借了這張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設計了一整套的 RGB 水冷展示,使用 ASRock Z390 Steel Legend 主機板、i9-9900K 處理器,而展示架則是 BARROW 水道板,整個展示架就是 DIY 水冷的水道,並搭配 ARGB 燈光,讓整體燈效更炫彩奪目。


↑ 燈效展示。


↑ 燈效展示。


↑ 燈效展示。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燈光主要在冷頭正面,以及上方 LIVE TO GAME 與 ZOTAC GAMING 的字樣兩區,玩家可透過 FireStorm 軟體提供的 Spectra 燈效控制來調整燈光效果。

Spectra 提供基本的燈效:靜態、呼吸、Fade、Wink、閃爍、Shine 與隨機,更有著動畫燈效:Slide、Rainbow、Marquee、Drip 與 Dance 等效果,並可調整速度與燈效的方向。


↑ 顯卡燈效。


↑ 顯卡燈效。


↑ 顯卡燈效。


↑ Spectra 流動燈效設定。


↑ Spectra 一般燈效設定。


FireStorm 超頻監控 超越極限

由於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並無預設超頻,玩家可透過 FireStorm 軟體替 GPU 超頻,藉此獲得更好的遊戲效能。

FireStorm 的手動模式中,可調整 GPU Clock 連動 Boost Clock,並有著 GPU 電壓百分比、記憶體時脈、電源與目標溫度的調整功能;若玩家不想手動超頻,也可藉由 OC Scanner 讓軟體透過演算法測試出,這張卡最佳的超頻設定。


↑ FireStorm 超頻設定。


↑ 顯卡監控。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性能測試

測試平台使用著裝機的 Intel Core i9-9900K 處理器,並以全核 4.8GHz、DDR4 8GB*2-3600 記憶體超頻設定,而 GPU 則透過 FireStorm 超頻 100MHz 時脈,以下測試包含 3DMark、VRMark 等基準性能測試,以及實際遊戲測試與壓力測試下的溫度、功耗表現。

測試平台
處理器:Intel Core i9-9900K
主機板:ASRock Z390 Steel Legend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 RGB DDR4 8GB*2-3600
顯示卡: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系統碟:Samsung NVMe SSD 960 PRO M.2
電源供應器:Antec 120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64bit


GPU-Z 檢視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顯卡資訊。GPU 核心代號 TU102 為 12nm 製程繪圖處理器,有著 4352 個 CUDA 核心,以及 11GB GDDR6 記憶體;GPU 時脈方面,預設時脈 1450 MHz、Boost 時脈 1675MHz。


↑ GPU-Z。


3DMark Fire Strike 可快速衡量平台的遊戲繪圖效能,亦是目前顯示卡最常使用的測試軟體。Fire Strike 鎖定 AAA 等級 DX11 API 的高效能測試,在預設 1080p 解析度 Fire Strike 測試中,RTX 2080 Ti 獲得 28,579 分,接著 Extreme 16,738 分、Ultra 8,659 分。

由此可知,RTX 2080 Ti 在 1080p 解析度時可讓 AAA 遊戲特效全開,有著超穩定的性能表現,即便 1440p 解析度性能差異也可在 10-30%(依遊戲而定)之間,至於 4K 2160p 解析度,則相對需要調整特效至高,方能有著順暢的表現。


↑ 3DMark Fire Strike。


↑ 3DMark Fire Strike Extreme。


↑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Time Spy 則是採用新的 DirectX 12 API 所設計的測試情境,同樣是鎖定在 AAA 遊戲等級。在 1440p 的 Time Spy 測試上,RTX 2080 Ti 獲得 14,226 分,而 Extreme 則獲得 6,625 分。


↑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3DMark Port Royal 針對著新一代即時光線追蹤技術所設計的測試情境,測試顯示卡需支援 DirectX 12 與 DirectX Raytracing(DXR)技術,測試採用 2560 × 1440 解析度進行,場景內有著大量的反射材質,可細膩的呈現出物理光影的反射效果。

RTX 2080 Ti 在 Port Royal 測試中獲得 8,484 分,而 FPS 則在 39.2 幀,可見想要穩定光追,那 RTX 2080 Ti 肯定是最好的選擇。而在透過 DLSS 深度學習加速超級採樣細節,即可達到 2 倍的性能提升,同樣的 Port Royal 測試 DLSS On,性能可提升至 56.61 FPS。


↑ 3DMark Port Royal。


↑ DLSS On。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遊戲測試

遊戲效能測試則以電競遊戲、大逃殺系列的代表《絕地求生 PUBG》與《APEX 英雄》,做為入門輕度需求的遊戲,接著以 AAA 大作《全境封鎖 2》、《刺客教條:奧德賽》,以及支援 DXR 的《戰地風雲 V》與《戰慄深隧:流亡》等遊戲進行測試。

大逃殺系列的《絕地求生 PUBG》與《APEX 英雄》都設定在特效全開,而在 RTX 2080 Ti 的威立下《絕地求生 PUBG》1080p 平均 226 fps / 20160p 平均 100 fps、《APEX 英雄》1080p 平均 143 fps、2160p 平均 112 fps,其性能可滿足任何電競遊戲的效能需求,即便 4K 也沒問題。

《全境封鎖 2》使用 DirectX 12 API、極高繪圖品質設定下,在 1080p 平均 166 fps、2160p 平均 63 fps,這代效能優化不錯,再加上 Turing 世代對於 DX12 有著先天優勢,因此也可滿足 4K60fps。

相對的《刺客教條:奧德賽》,在畫面品質極高設定下,1080p 平均只有 92 fps、2160p 平均則在 56 fps,可見不同引擎的優化效能下,差異還是頗大。

《戰地風雲 5》開啟 DirectX 12 API、DXR 光線追蹤,在 1080p 有著平均 84 fps,而 2160p 解析度,平均則只有 44 fps;但對於光追有需求的玩家,目前 RTX 2080 Ti 還是最強的選擇。

《戰慄深隧:流亡》在 DirectX 12 API、Ultra、RTX High 設定下,1080p 平均 90 fps、2160p 平均 64 fps,也可滿足基本的遊戲效能需求。

整體來看,RTX 2080 Ti 效能完勝 1080p 的 AAA 大作不是問題,即便開啟 DXR 光追也可平均 60+ fps,但若要上至 2160p 解析度,則要依據遊戲來調整,就可達到高解析、高穩定且順暢的遊戲體驗。


↑ 遊戲效能。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功耗與溫度

溫度方面,整機採用 DIY 水冷,並有著雙 240mm 冷排加持,因此 RTX 2080 Ti 待機時 GPU 溫度僅 31°C,再透過模擬遊戲的 Fire Strike Stress test 壓力測試下,GPU 最高溫度來到 44°C,相對 FurMark 壓力測試也測到 GPU 最高 46°C。

可見 DIY 水冷搭配 RTX 2080 Ti ArcticStorm,有著相當好的散熱能力,若想要超頻挑戰極限玩家,這效能可是相當足夠。


↑ GPU 溫度測試。


功耗方面,待機時整機約在 79W,因為多了水泵、風扇的關係,而壓力測試下 GPU 最高在 396-409W 之間,因此搭配 650W 的電供算是足夠;但若是 CPU + GPU 壓力測試下,畢竟搭配的是 i9-9900K,整機功耗會達到 550W 左右,若各位玩家裝機時處理器是 6 核心以上,則可以考慮上到 800W 以上的電供。


↑ 功耗測試。


總結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由 ZOTAC 設計打造的全覆蓋水冷頭,採用 3D 激光雕刻與 Spectra RGB 燈效設計,外觀相當出眾更比起一般水冷顯卡還要漂亮,更能展現出 ZOTAC 的信仰。

水冷頭採用標準 G1/4 螺紋並提供軟管接頭,因此要改裝 DIY 硬管、軟管水冷都無問題,玩家也可挑選所需的冷排、水泵、風扇等水冷組件,打造一台屬於自己的頂級水冷主機;換上全覆蓋水冷頭,即便壓力測試下也可壓在最高溫 46°C,這也是一般風冷顯卡較難達到的散熱效能。

性能上,RTX 2080 Ti 可滿足電競遊戲 1080p、2160p 特效全開、百幀 fps 沒問題,即便是 AAA 遊戲也可有著出色效能,若想要光追的玩家,這張也是目前光追最好的遊戲卡,當然這張售價也會比一般版本要貴一些,若想要攻頂旗艦水冷的玩家,這張極致的沒話說,只可惜並無提供預設超頻的 BIOS,就變成玩家自己超頻挑戰極限囉。

這台水冷改裝機,將會在 COMPUTEX 展覽期間 5/28-6/1 日於 ASRock 攤位(南港 1 館 4 樓編號 L0410)展出,想前去觀摩的玩家可別走錯地方了。

此外,ZOTAC 展覽攤位同樣在南港 1 館 4 樓、編號 M0820,想更了解 ZOTAC 顯卡、迷你電腦、VR 背包的玩家,也別錯過這次 COMPUTEX 的機會囉。

來源: ZOTAC GAMING GeForce RTX 2080 Ti ArcticStorm 開箱測試 / 全覆蓋水冷 幻彩奪目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3-19 15:50 , Processed in 0.113092 second(s), 58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