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註冊
作者: qxxrbull
查看: 202192
回復: 0

精華與得獎推薦: 圖檔下載

文章標籤:

文章分享:

+ MORE精選文章:

+ MORE活動推薦:

T5 EVO 移動固態硬碟 玩家體驗分享活動

自信無懼 生活帶著你遨遊四方。高性能的 T5 EVO 在工作、創作、學習 ...

ZOTAC 40 SUPER顯示卡 玩家開箱體驗活動 --

頭獎 dwi0342 https://www.xfastest.com/thread-286366-1-1.html ...

FSP VITA GM 玩家開箱體驗分享活動

[*]符合最新 Intel ® ATX 3.1電源設計規範 [*]遵從 ATX 3.1 推薦 ...

Micron Crucial PRO D5 6000超頻版 玩家開

解放封印 極限超頻駕馭低延遊電競記憶體的力量Crucial DDR5 Pro 記憶 ...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AMD] AMD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處理器測試報告 / 體質更好的小改款選擇

[複製鏈接]| 回復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在競爭對手 Intel 推出了同屬 14nm 製程的 10 代 Core Comet Lake 之後,AMD 雖然目前還沒有將嶄新的 Zen 3 架構在這個時候拿上檯面,但還是推出了體質更好的小改款 XT 系列版本供玩家們有另外更高效能的選擇。

這回 AMD 總共端出了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這三顆處理器,與先前的 3600X、3800X、3900X 在 Boost 加速時脈方面分別有著 100 ~ 200 MHz 的增長,為整體的效能獲得提升,此外在體質方面以本次筆者實際測試與比較的情況來看,XT 系列整體而言也都有著較好的體質與較高的可超頻幅度。

本次測試我們會將 AMD 3600X、3600XT、3800X、3800XT、3900X、3900XT 與 Intel I5-10600K、I9-10900K 進行對比,讓各位玩家們一次把今年度所推出的新款 CPU 的效能對比一次看得過癮。


加速時脈提升,帶來更高的預設單核效能

如同前述所言,XT 系列在表訂規格上僅差在 Boost 時脈的提升,TDP 的部分一樣也是都維持 95W、105W、105W,此外除了處理器本體以外,差異較大的地方還有在於盒裝隨附的散熱器,在這回 R5 3600XT 的部分一樣附有 Wraith Spire 散熱器,但 R7 3800XT 與 R9 3900XT 的部分則是沒有附上散熱器。


↑ XT 系列處理器規格比較。

對於 Ryzen 3000 Zen 2 微架構的相關細節,本站在先前已有諸多介紹,玩家們如果對於 Zen 2 微架構有著想要了解的地方,則可以參考本站的「第三代 AMD Ryzen 3000 處理器前導與架構介紹」一文,本篇的重點將著重在效能、遊戲測試與對比。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處理器開箱、維持以往包裝的設計

在處理器外盒方面,比較可惜的是這回 AMD 並沒有在 XT 系列上有著不同的設計或是額外明顯的標示,整體而言的包裝與先前的一樣。




↑ 處理器外盒。


↑ 由於沒有附上散熱器,Ryzen 9 3900XT、Ryzen 7 3800XT 的外盒尺寸也相較之下更為縮小。


↑ 信仰貼紙的部分與先前一般版本並無不同。


↑ 全家福一覽。


Drop-In Ready,支援 3000 系列的 BIOS 都能直接點亮

當然,如果是手上已經既有主機板的玩家們,或許會有個疑問就是當我更換 XT 系列的 CPU 之前,是否需要更新 BIOS,以及市面上所販售的主機板是否 BIOS 方面都可以直接支援。這部分在這回倒是不用擔心,因為只要您手上的主機板是 Ryzen 3000 Ready 的 BIOS 版本,那麼基本上這回新推出的 XT 系列都可以直接裝上點亮。

當然,主機板廠商們可能也會針對 XT 系列作出進一步優化的 BIOS,因此筆者還是建議用戶將 BIOS 升級至最新版本。


↑ 實際以華擎 B450M PRO4,BIOS 版本 3.90 (2019/12/16) 實測,裝上 R9 3900XT 就能直接開機。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處理器效能測試

在這回我們選擇 AMD 推出不久的主流等級晶片組的 B550 主機板,技嘉 B550 AORUS MASTER 進行測試,所搭配的記憶體為 AORUS RGB Memory DDR4-4400 8Gx2,水冷散熱器為 280mm 的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28 Prisma AIO,顯卡則是 GALAX RTX 2080Ti,系統碟方面選用 PCI-E Gen4 通道規格的 Seagate FireCuda 520 2T M.2 SSD。

同樣也是受制於 AMD Zen2 架構的相關限制與情況,本次測試我們手動將所有測試項目的記憶體時脈與延遲均設定於 DDR4-3600 CL 18-19-19-39 的參數進行,另外由於筆者考量到現今比 1080p 更高解析度的顯示器 (如 2K、4K) 也逐漸更加流行且售價方面也越來越親民,測試過程的解析度皆採用 2560x1440 進行。


↑ 本次用於測試的主機板與記憶體。

測試平台:
CPU : AMD R5 3600X、R5 3600XT、R7 3800X、R7 3800XT、R9 3900X、R9 3900XT,Intel I5-10600K、I9-10900K
CPU 散熱器:Fractal Design Celsius+ S28 Prisma AIO
主機板:GIGABYTE B550 AORUS MASTER (AMD)、GIGABYTE Z490 AORUS ELITE (Intel)
記憶體:GIGABYTE AORUS RGB Memory DDR4-4400 8Gx2
顯示卡:GALAX GeForce RTX 2080Ti OC
系統碟:Seagate FireCuda 520 2T
電源供應器:Antec HCG Extreme 850W
作業系統:Windows 10 Pro 1909 64bit
顯示器 : DELL U3011 (解析度手動調整至 2560x1440)


截至筆者發稿前,CPU-Z 最新的 1.92.2 版本即能夠完整辨識出所有資訊,代號方面同樣為 Matisse、採用 7nm 製程,主機板使用 GIGABYTE B550 AORUS MASTER,BIOS 版本為 F4b。






↑ CPU-Z 兩者對比截圖一覽。


↑ CPU-Z 主機板。


首先先來看以單執行續為測試基準的兩款古老軟體 : CPUMARK99 與 Super Pi,由於這兩款軟體僅能使用單執行續進行跑分,因此單個核心的 IPC、時脈越高即可獲得更好的表現。

從測試結果可以得知,XT 受惠於更高的 Boost 時脈,在整體的表現上均與自家前代有所增長,幅度大約落在 2 ~ 4.5% 的區間,不過相較於 Intel 在 10 代上的表現還是有些落後,當然這兩款軟體其實也算是相當古老,因此也不能夠作為絕對的單執行續測試的固定標準。




↑ CPUmark99 & Super Pi 1M。


CINEBENCH R15 與 R20 是基於以 CPU 進行圖像渲染,衡量 CPU 效能的測試項目,XT 系列以單核而言大約與自家一般系列有著 2~4 % 的提升,並且在 R20 的版本上,3900XT 的預設單核心效能更能夠勝過 I9-10900K。


↑ CINEBENCH R15 & R20。


V-Ray 與 Corona Benchmark 同樣也是基於 CPU 圖像渲染的測試項目,主要以運算光線追蹤的渲染圖像為主,畢竟在這個項目都能夠完整使用多核心,兩者的效能算是相差比較不大。




↑ V-Ray & Corona Benchmark。


開放原始碼的 3D 電腦圖形工具 Blender 同樣也是 CPU 圖像渲染,本次採用 Blender Open Data benchmark 來做為測試基準,其結果基本上也是與前述的 V-Ray 與 Corona Benchmark 相似。


↑ Blender Open Data Benchmark。


以 CPU 進行影像編碼性能評估的 X264、X265 FHD Benchmark 的部分,大多數也都是 XT 系列較為領先,另外 X264 的部分由於僅能使用到最高 16 個執行續,因此效能方面在 3900X、XT、10900K 的組別上也就不是使用到完整所有核心的測試狀況。


↑ X264 & X265 FHD Benchmark。


壓縮與解壓縮方面的 WinRAR 與 7-Zip,WinRAR 的性能評估方面對多核心要求不高,反而在單核心時脈高與記憶體性能好的平台上有優勢,而 7-Zip (20.00 alpha) 則是可以更充分利用多核心的絕對優勢,在這回算是 XT 系列皆勝出。


↑ WinRAR & 7-Zip FHD Benchmark。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整體效能測試

記憶體效能方面我們採用 AIDA64 Cache and memory benchmark 進行,參數部分同樣都是 DDR4-3600 CL 18-19-19-39,同樣在 Ryzen 7 與 Ryzen 5 項目中因為 CCD 數量的情況,在寫入的部分就比起讀取項目項目來說減少大約一半,這個部分在 X 與 XT 系列自然也是沒有明顯的差距。




↑ AIDA64 Cache and memory benchmark。


整體的效能評估上我們以 PCMark 10 Extended 進行,主要以衡量整機整體的性能作為綜合評估標準的測試,針對 Essentials 基本電腦使用情境,如 App 啟動速度、視訊會議、網頁瀏覽性能進行評分,而 Productivity 生產力測試,則以 LibreOffice 進行文書工作為測試項目,至於 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影像內容創作上,則是以相片 / 影片編輯和渲染進行測試,Gaming 方面就是以 3DMark 的內容進行。

在總成績方面,XT 系列算是皆略高於 X 系列,畢竟部分的項目中的確還是有幾項是無法完整利用到多核心的,因此整體自然也會有著一些的差距。


↑ PCMark 10 Extended。


遊戲效能的 Benchmark 方面以 3DMark 進行,單以總分來說,主要取決的還是在顯卡部分,這部分由於使用的都是同一張 RTX 2080Ti,因此總分的得分上算是接近,至於以 CPU 為測試主軸的細項來看,XT 的部分也大多高於 X 系列,畢竟部分的項目中的確還是有幾項是無法完整利用到多核心的,因此整體自然也會有著一些的差距。


↑ 3DMark Fire Strike & Time Spy。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遊戲效能測試

遊戲部分,我們選定幾款大作遊戲當作測試標準,包含 《FFXIV Shadowbringers Benchmark》、《奇點灰燼 GPU Forced》、《全境封鎖 2 DX12》、《刺客教條:奧德賽》與《FarCry 5 》,測試皆以 1440p、特效全開進行。

整體而言,在遊戲的部分 X 與 XT 系列實際上來說並沒有過大的差距,兩者都能夠完美的應付這些大作,這裡就提供給各位玩家們參考平均的 FPS 表現成績。


↑ 遊戲測試。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功耗測試

測試的部分皆使用 280mm 的 Fractal Design Celsius+ S28 Prisma AIO 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處理器都設定為預設 Auto 的狀態,因此所有的時脈、電壓調控都交由系統自動運行。

以下測試為主機板預設 Auto 的測試,僅在 BIOS 調整記憶體時脈為 DDR4-3600,分別採用 AIDA 64 CPU 與 FPU Stress Test 進行,並且由電源供應器的 AC 端抓取數值作為比較基準,Intel 的項目中由於如果調用到 AVX512 與未調用的功耗有著相當程度的差距,因此在 FPU 項目中也會同時呈現調用與否的數值。

畢竟由於 XT 系列有著較高一些的加速時脈,因此整體的功耗上算是大多相對高了一些,不過也僅是最高大約 20W 左右的差距,提供給各位玩家們參考。




↑ AIDA 64 CPU / FPU Stress 功耗測試。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超頻測試

如果玩家們單純觀看上述的測試,或許會有一個想法就是似乎在 X 與 XT 系列並沒有非常明確的效能差距,不過接下來的超頻測試上或許可以讓玩家們有著不一樣的想法。

超頻測試方面同樣僅簡單的使用 Ryzen Master 進行,最新版本 (Ver 2.3) 的介面上有著更容易上手與調整的設計,簡單模式下用戶僅需要切到手動模式並調整時脈 (全核心) 與核心電壓即可順利超頻。


↑ 新版的 Ryzen Master 讓超頻比以往更加簡單容易輕鬆。


本次測試的部分也僅逐步微調全核心時脈與核心電壓這兩個項目,穩定性測試的部分採用 AIDA64 Stress FPU 來進行,並且也一並附上 Cinebench R20 多執行續項目的超頻前後分數供各位玩家參考。


↑ 筆者測試手上這幾顆 CPU 最高可以超頻到的時脈、電壓設定、運行 AIDA64 Stress FPU 時的溫度 。


↑ Cinebench R20 多執行續項目超頻前後的跑分一覽。

整體而言,以筆者手上這次所測試的這幾顆 CPU 來說,XT 系列皆有著更好的超頻幅度與體質,尤其以 R5 3600XT 的組別來說更是 4.3GHz 與 4.6GHz 這樣子高達 7% 的差距。

雖然說超頻這部分除了 CPU 本身的體質以外,依照用戶選擇的主機板、散熱設備來說都會可能是影響的因素,以 R7 3800XT 與 R9 3900XT 的組別來看,以這個參數的狀況在進行壓力測試時都已經達到 104.5 °C,如果在散熱方面能夠再行突破的玩家或許還能夠取得更高的時脈與效能表現,但藉由本次我們使用一般玩家們會 280mm 的一體式水冷進行測試的結果來說,XT 系列的確都有著更高的可超頻幅度。


Ryzen 5 3600XT、Ryzen 7 3800XT、Ryzen 9 3900XT 處理器性能總結

在這回 AMD 全新推出的 XT 系列的 CPU 來說,基本上玩家們可以當作一個 "原廠特挑" 的產品選擇,畢竟就算是一個 Boost 時脈提升的加強版,在整個預設效能的比較上,確實是沒有太多明顯的差距。

當然如果玩家們會使用高階的水冷,甚至想要利用更極限的手段來進行超頻的用戶來說,這回推出的 XT 系列倒是一個好選擇,畢竟根據我們的測試普遍都有著更好的體質,當然這部分還是有被受制於 280mm AIO 的散熱能力,部分項目的燒機溫度其實已經達到 100 度以上。

畢竟 Ryzen XT 系列也並非要取代以往的產品線,如果對於想要在超頻上玩更大的用戶們,確實可以考慮選擇 AMD 這回推出的 XT 系列,來獲得相對更好的體質選擇。
更多圖片 小圖 大圖
組圖打開中,請稍候......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

本版積分規則

小黑屋|手機版|無圖浏覽|網站地圖|XFastest  

GMT+8, 2024-4-19 14:08 , Processed in 0.123323 second(s), 67 queries .

專業網站主機規劃 威利 100HUB.COM

© 2001-2018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